《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
时间: 2025-01-27 03:2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荡阑暑,一凉才有望。
夜气入灯花,细影摇书幌。
枫叶飞红薄,梦到吴江上。
孤笛过蒹葭,鲈鱼出烟浪。
觉来空惘然,猿子啼青嶂。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冲刷着栏杆,炎热的夏天才刚刚凉快。
夜晚的气息透过灯光,细微的影子摇曳在书帷上。
枫叶轻轻飘落,梦中我回到了吴江之畔。
孤独的笛声穿过芦苇,鲈鱼在烟波中跃出水面。
醒来后感到空虚迷茫,猿猴在青山中啼叫。
注释
- 积雨:持续的雨水。
- 荡阑:冲刷栏杆,形容雨水的流动。
- 夜气:夜晚的气息。
- 灯花:灯的光影。
- 细影:微弱的影子。
- 书幌:书帘,书卷的帷幕。
- 枫叶:秋天的象征,红色的枫叶。
- 吴江:江南的水乡,常与思乡相连。
- 孤笛:孤独的笛声,寂寞的意象。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鲈鱼:一种鱼,常寓意美好的生活。
- 空惘:空虚而迷茫。
- 猿子:猿猴,常象征孤独与悲伤。
- 青嶂:青色的山峦,代表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刚中对故乡的思念之际,正值夏秋之交,雨水纷飞,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清凉的夜晚,透过灯光映射出书卷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孤独的氛围。开篇“积雨荡阑暑,一凉才有望”,以“积雨”引出夏日的炎热,随着“才有望”的凉意,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接着“夜气入灯花,细影摇书幌”,此句通过灯光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思索。后面的“枫叶飞红薄,梦到吴江上”,则将思乡的情感深化,梦境与现实交织,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依恋。最后两句“孤笛过蒹葭,鲈鱼出烟浪”,通过自然景象与音乐的结合,表现出孤独与宁静的交融,而“觉来空惘然,猿子啼青嶂”则在清晨的醒悟中带来一种悲伤的情绪,进一步加强了思乡的主题。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丰富,典雅清新,是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荡阑暑:雨水冲刷着夏日的燥热,生动展现了气候的变化。
- 一凉才有望:经过雨水的洗礼,才迎来了清凉的希望。
- 夜气入灯花:夜晚的凉意渗透进灯光中,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细影摇书幌:微弱的灯影摇曳在书帘上,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 枫叶飞红薄:秋天的枫叶轻轻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梦到吴江上:梦中回到故乡吴江,强烈的思乡之情流露无遗。
- 孤笛过蒹葭:孤独的笛声穿过芦苇荡,增添了寂寞的情绪。
- 鲈鱼出烟浪:鲈鱼跃出水面,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鲜活。
- 觉来空惘然:醒来后感到迷茫,反映出内心的失落感。
- 猿子啼青嶂:猿猴的啼叫在青山间回荡,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如“夜气入灯花,细影摇书幌”。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枫叶”、“孤笛”等传达情感,构建情境。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赋予其生命,如“觉来空惘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情感细腻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洗净烦恼,带来新的希望。
- 灯:象征着思考与内心的光明。
- 枫叶:象征着秋天与离别的伤感。
- 孤笛:象征着孤独的心境。
- 青嶂:象征着高远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积雨荡阑暑”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 A. 冬天的寒冷
- B. 夏天的炎热
- C. 秋天的凉爽
- D. 春天的温暖
-
“梦到吴江上”中吴江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一种情感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音乐
-
诗的最后一句“猿子啼青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平静
-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郑刚中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但郑刚中的作品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社会现实与人间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白居易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