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房六言一首》

时间: 2025-04-28 07:40:28

懒白衣作宰相,宁黄冠事老君。

试问读三万轴,何如诵五千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懒白衣作宰相,宁黄冠事老君。
试问读三万轴,何如诵五千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懒得穿白衣做宰相,宁愿戴着黄冠侍奉老君(道教的老子)。试问,读三万卷书,跟诵读五千篇文章相比,哪一个更有价值呢?

注释:

  • 懒白衣:懒得穿白色官服。古代宰相通常穿白衣,象征清白和高洁。
  • 黄冠:道教信士的标志,象征对道教的侍奉。
  • 老君:指道教的创始人老子。
  • 三万轴:形容书籍数量庞大,这里指读书的数量。
  • 五千文:指《道德经》,通常认为有五千言,强调其精炼和重要性。

典故解析:

  • 老君: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深受士人和百姓的尊敬。
  • 白衣宰相:在古代中国,宰相通常是权力的象征,诗人对这种权力的态度表现出一种反叛和轻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泉山,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对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和对道理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权力和学问的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作者通过表达对宰相职位的懒惰和对道教思想的推崇,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政治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漠视,以及对道教哲学的向往。开头两句“懒白衣作宰相,宁黄冠事老君”,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冷淡态度,他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灵性的提升。白衣宰相代表了世俗的权力,而黄冠则象征着道教的精神追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试问读三万轴,何如诵五千文”,更是引发对知识和智慧价值的深思。诗人质疑庞大书籍的阅读是否真的比精炼的经典更重要,这也反映出他对知识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也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懒白衣作宰相:表达对权力的厌倦与拒绝。
  • 宁黄冠事老君:愿意追随道教,寻求精神的寄托。
  • 试问读三万轴:质疑大量书籍的价值。
  • 何如诵五千文:强调《道德经》的精华与智慧。

修辞手法:

  • 对比:白衣宰相与黄冠的对比,突显诗人对权力与道教理想的选择。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反感和对道教智慧的向往,传达了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衣:象征权力、世俗地位。
  • 黄冠:象征道教、灵性追求。
  • 三万轴:象征庞大的知识。
  • 五千文:象征经典的智慧与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更愿意追随哪个身份? a) 白衣宰相
    b) 黄冠老君

  2. 诗中提到的书籍数量是多少? a) 三万卷
    b) 三万轴

  3. 诗人认为哪种知识更有价值? a) 大量的书籍
    b) 精炼的经典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家哲学。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但刘克庄更突出对社会和权力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更关注个人的田园生活和隐逸。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综合介绍。
  • 《道教文化研究》:探讨道教的哲学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