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
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
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
白话文翻译:
初升的明月照满江面,水流急促在断崖处显得特别明显。
夜深沉沉,石城在这秋天的西汉之夜显得格外幽静。
作为旅客的我常常睡得很晚,面对风景却难以抑制心中的思绪。
在三更时分,船舱底下,我感到身世的无奈,忍不住搔头叹息。
注释:
- 初月:刚升起的月亮。
- 断处:水流急促的地方。
- 沉沉:形容夜晚的深沉。
- 漠漠:形容秋天的寂静和苍茫。
- 为客:身为旅客。
- 临风:面对风。
- 三更:夜晚的时刻,指的是午夜。
- 柁楼:船的舱底。
- 身世:指自己的遭遇和命运。
典故解析:
“西汉”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诗中的“西汉秋”可能暗指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感,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和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旅途之中,诗人独自一人在石城,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写下了这首夜赋,反映了旅客在异乡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石城夜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初月光满江”引入,明月的柔和光辉照亮了江面,带出一丝宁静与美好,但随即转入“断处知急流”,急流的表现则暗示了生活的波折与困惑。接着,诗人用“沉沉石城夜”描绘出石城的静谧,仿佛在这寂静中,内心的孤独愈发显现。
“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更是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心境,作为一个旅客,夜晚的沉寂让思绪更加难以平静。最后两句“身世入搔头”则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迷茫,带给读者一种深切的共鸣。整首诗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形成了一种寂寞而又深刻的氛围,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月光满江:描绘了初升月亮的明亮,营造出夜景的宁静。
- 断处知急流:水流在断崖处显得急促,暗喻生活的急迫感。
- 沉沉石城夜:石城在夜晚显得深邃,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漠漠西汉秋:引入历史的意象,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 为客寐常晚:旅人的身份使得诗人夜晚常常难以入睡。
- 临风意难收:即便是在风中,心中的思绪也难以整理。
- 三更柁楼底: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人生的孤独。
- 身世入搔头:通过搔头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与江水的关系比作宁静与急促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对应,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景,承载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悟,展现了孤独旅客的心灵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思念。
- 江水:流动的江水代表着时间与生活的变化。
- 石城:象征着坚固与不变,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动荡。
- 秋天:代表着收获与凋零,寓意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初月光满江”中的“初月”指的是什么?
- A. 正午的太阳
- B. 刚升起的月亮
- C. 黄昏的夕阳
- D. 夜晚的星星
-
诗人为何在夜晚“身世入搔头”?
- A. 因为他很疲惫
- B. 因为他对人生感到无奈
- C. 因为他在思考其他事情
- D. 因为他在寻找什么
-
诗中的“断处知急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水的喜爱
- B. 对生活的急迫感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过去的追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其风格更为豪放,情感更为奔放。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以更为沉重的语气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