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宝月山作
作者: 仲殊 〔宋代〕
清波门外拥轻衣。
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
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
篆香才点,
月到门时。
白话文翻译:
在清波荡漾的门外,我轻轻地披上衣衫。
杨花随着春风飘舞,向我送别。
西湖的春天又回到了晚期,
水边的树上,莺鸟在喧啼。
我在这闲适的院落,轻轻拉开帘子。
天色渐晚,我刚刚回家。
钟声已经敲过,
篆香刚刚点燃,
月亮也刚好到达了门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波:指湖面上清澈的水波。
- 轻衣:轻薄的衣服,适合春天穿着。
- 杨花:杨树的花絮,春天随风飘散。
- 西湖:著名的湖泊,春季景色宜人。
- 闲院宇:闲适的院子和房间。
- 小帘帏:窗帘,强调房间的私密和温馨。
- 钟声:寺院的钟声,通常在黄昏时分敲响。
- 篆香:一种香料,通常用于熏香,营造氛围。
- 月到门时:描绘月亮升起,光照到门前的情景。
典故解析:
- 西湖:古往今来都被文人墨客所咏叹,是美丽与哀愁的象征。
- 杨花:代表春天的逝去,常被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字景初,号少山,宋代词人。他的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清新婉约,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仲殊在宝月山游览时,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感伤。通过西湖的美景和闲适的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宝月山作》运用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春日西湖的美丽景象,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开篇的“清波门外拥轻衣”,便营造出一种温柔、轻盈的气氛,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诗人提到“杨花相送飞”,象征着离别与流逝,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在描绘西湖春晚的景象时,“水树乱莺啼”不仅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繁华与生命的力量。诗人在“闲院宇,小帘帏”中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几句“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细节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从容与淡定,尽管时光匆匆,但宁静的夜晚依然让人感到心灵的安宁。
整首词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春日的美丽画卷,更让人感受到那种深邃而悠远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波门外拥轻衣:描绘春日的清晨,诗人轻衣在门外,感受春风的温暖。
- 杨花相送飞:杨树的花絮随风飞舞,象征着离别的情绪。
- 西湖又还春晚:西湖的春天已接近尾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水树乱莺啼:水边的树上,鸟儿自由欢唱,渲染出春天的生机。
- 闲院宇,小帘帏:闲适的院落和轻柔的窗帘,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 晚初归:天色渐晚,诗人刚刚回到家中。
-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钟声已敲响,香料才刚点燃,暗示着生活的节奏。
- 月到门时:月亮升起,照亮了门前,象征着夜的来临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花相送飞”,将杨花比作送别的信物。
- 拟人:水树与莺啼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闲院宇,小帘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波:象征着纯净和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杨花:代表春天的流逝与离别的忧伤。
- 西湖:作为美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莺啼:象征生命的朝气与春天的活力。
- 月亮:象征着宁静的夜晚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离别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中的“钟声”通常代表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快乐的时光
C. 宗教的仪式
答案:A -
诗人通过“闲院宇,小帘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悠闲与舒适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李清照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浣溪沙》与仲殊的《诉衷情》,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个人情感与失落,而仲殊则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与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仲殊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