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翠麓寺呈伯强寺丞》
时间: 2025-02-04 15:3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曩时曾作家山游,亭有翠麓排新幽。疏轩密牖竹锵戛,烈风劲雨松飕飀。呀然出户瞰山足,屹然数竿围上头。扫除云峰耸客步,煎煮锡水供茶瓯。我时既合众宾饮,醉岸山帻心迟留。山僧领我丐诗榜,诗未脱吻惊旋辀。四方环走倏已晚,十载负约今方酬。珍蓝增葺想胜旧,我已白首縻藩州。何当一赋归去来,再款岩室空披搜。吾宗道人正嘉遯,摆脱世上无穷忧。欣逢主人贤且令,泉石笑傲都相求。上人洒扫莫暂闲,行行逆我西来舟。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曾游历家乡的山,那里有一座亭子,翠绿的山麓排列着新的幽静。稀疏的轩窗,密集的窗牖,竹子发出锵锵的声音,烈风和劲雨中松树发出飕飕的声音。打开门,可以看到山脚,几根竹竿屹立在上方。扫除云雾,山峰高耸,客人的脚步轻盈,用锡水煮茶供于茶杯。那时我与众宾客共饮,醉意中头巾歪斜,心中留恋。山僧带我求诗,诗未出口,惊讶地转头。四方环绕,时间飞逝,已是傍晚,十年的约定今日才得以兑现。珍贵的蓝图增修,想必胜过旧时,而我已白发苍苍,被藩州所束缚。何时能再写一篇《归去来兮辞》,再次拜访那岩室,空自搜寻。我的宗族道人正在嘉遁,摆脱世间的无尽忧愁。高兴地遇到贤明的主人,泉石间的笑傲都相互追求。上人不要暂时闲着,快快打扫,迎接我西来的船只。
注释:
- 曩时:从前,往昔。
- 家山:家乡的山。
- 翠麓:翠绿的山麓。
- 疏轩密牖:稀疏的轩窗,密集的窗牖。
- 锵戛:象声词,形容竹子发出的声音。
- 飕飀:象声词,形容风声。
- 呀然:形容打开门的声音。
- 屹然:屹立的样子。
- 扫除云峰:扫除云雾,形容山峰高耸。
- 锡水:指用锡壶煮的水。
- 山帻:山中的头巾。
- 丐诗榜:求诗。
- 旋辀:转头。
- 珍蓝:珍贵的蓝图。
- 增葺:增修。
- 白首:白发苍苍。
- 縻藩州:被藩州所束缚。
- 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 嘉遯:美好的隐遁。
- 泉石笑傲:泉石间的笑傲。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公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该诗可能是在游历家乡山川后,对自然美景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作者游历家乡山川后,对自然美景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家乡山川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翠麓排新幽”、“疏轩密牖竹锵戛”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山川的幽静和竹子的声音,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山僧领我丐诗榜”、“吾宗道人正嘉遯”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山僧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曩时曾作家山游:从前我曾游历家乡的山。
- 亭有翠麓排新幽:那里有一座亭子,翠绿的山麓排列着新的幽静。
- 疏轩密牖竹锵戛:稀疏的轩窗,密集的窗牖,竹子发出锵锵的声音。
- 烈风劲雨松飕飀:烈风和劲雨中松树发出飕飕的声音。
- 呀然出户瞰山足:打开门,可以看到山脚。
- 屹然数竿围上头:几根竹竿屹立在上方。
- 扫除云峰耸客步:扫除云雾,山峰高耸,客人的脚步轻盈。
- 煎煮锡水供茶瓯:用锡水煮茶供于茶杯。
- 我时既合众宾饮:那时我与众宾客共饮。
- 醉岸山帻心迟留:醉意中头巾歪斜,心中留恋。
- 山僧领我丐诗榜:山僧带我求诗。
- 诗未脱吻惊旋辀:诗未出口,惊讶地转头。
- 四方环走倏已晚:四方环绕,时间飞逝,已是傍晚。
- 十载负约今方酬:十年的约定今日才得以兑现。
- 珍蓝增葺想胜旧:珍贵的蓝图增修,想必胜过旧时。
- 我已白首縻藩州:而我已白发苍苍,被藩州所束缚。
- 何当一赋归去来:何时能再写一篇《归去来兮辞》。
- 再款岩室空披搜:再次拜访那岩室,空自搜寻。
- 吾宗道人正嘉遯:我的宗族道人正在嘉遁。
- 摆脱世上无穷忧:摆脱世间的无尽忧愁。
- 欣逢主人贤且令:高兴地遇到贤明的主人。
- 泉石笑傲都相求:泉石间的笑傲都相互追求。
- 上人洒扫莫暂闲:上人不要暂时闲着。
- 行行逆我西来舟:快快打扫,迎接我西来的船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疏轩密牖竹锵戛”中的“锵戛”比喻竹子发出的声音。
- 拟人:如“山僧领我丐诗榜”中的“领我”赋予山僧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疏轩密牖竹锵戛,烈风劲雨松飕飀”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家乡山川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山僧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麓:翠绿的山麓,象征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疏轩密牖:稀疏的轩窗,密集的窗牖,象征山中的幽静和隐逸的生活。
- 竹锵戛:竹子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和宁静。
- 松飕飀:松树在风中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坚韧和力量。
- 云峰:高耸的山峰,象征自然的壮丽和崇高。
- 锡水:用锡壶煮的水,象征山中的清雅和隐逸的生活。
- 山帻:山中的头巾,象征山中的隐逸和自由。
- 珍蓝:珍贵的蓝图,象征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 嘉遯:美好的隐遁,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 泉石笑傲:泉石间的笑傲,象征山中的自由和隐逸的生活。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象征对山僧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轩密牖竹锵戛”中的“锵戛”是什么意思? A. 竹子发出的声音 B. 风的声音 C. 雨的声音 D. 松树的声音
-
诗中“山僧领我丐诗榜”中的“丐诗榜”是什么意思? A. 求诗 B. 写诗 C. 读诗 D. 评诗
-
诗中“吾宗道人正嘉遯”中的“嘉遯”是什么意思? A. 美好的隐遁 B. 美好的旅行 C. 美好的生活 D. 美好的学习
-
诗中“何当一赋归去来”中的“归去来”是指什么?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B. 归家的路 C. 归隐的生活 D. 归乡的心情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钱公辅的《寄题翠麓寺呈伯强寺丞》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但钱公辅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美景,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钱公辅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