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暗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花时不在家。
白话文翻译:
天空阴云密布,山峦横亘,太阳正要西斜;
我在邮亭下马,面对此时的残花。
自从我奔赴西方的征途,每当花开时节我都不在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暗:指天空阴云密布,光线昏暗。
- 山横:山峰横亘,意指山体的阻挡。
- 邮亭:古代的驿站,供邮递和 travelers 休息。
- 逐:追随、奔赴。
- 征西府:指西方的征战或官职,表示作者的身处之地。
典故解析:
- 每到花时不在家:体现了诗人因征战而无法与家人和故乡共享春花之美,反映了离愁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容,号梅溪,生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身世的思考,尤其擅长写咏物诗和抒情诗。
创作背景: 《邮亭残花》写于诗人征战期间,反映了他在奔波征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唐代是一个社会动乱和个人命运起伏的时代,诗人常常因战役离家,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邮亭残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云暗山横日欲斜”描绘了一个阴沉的天气,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似乎与诗人内心的情绪相呼应。接下来的“邮亭下马对残花”则将视线转向身边的残花,残花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第三句“自从身逐征西府”,提到诗人因追随西方的征途而离家,展现了他身处异地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每到花时不在家”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在每一个花开的时节都无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共享美好时光的遗憾。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残花”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暗山横日欲斜:描绘天气阴沉,山峦横亘,光线微弱,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 邮亭下马对残花:在邮亭停下马,面对眼前的残花,暗示诗人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自从身逐征西府:从事西方的征战生活,暗示诗人因职业而远离家乡。
- 每到花时不在家:强调诗人因征战而错过与家人共赏花开之时,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花”比作逝去的美好时光,寓意深长。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因战乱而引发的深切孤独感和无奈,主题深刻,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忧愁和压抑的情绪。
- 山:象征着阻隔与距离,暗示诗人与家乡的遥远。
- 残花:象征着失去的美好,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
诗中的“邮亭”指的是什么? A. 休息的地方
B. 农田
C. 书房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在花开时节回家? A. 旅行
B. 征战
C. 学习 -
“每到花时不在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乡与遗憾
C. 无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了自然美景与内心宁静的结合,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具有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祜与杜甫的作品,虽然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倾向于政治与社会的责任感,而张祜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