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书怀寄翁十》
时间: 2024-10-17 02:1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春书怀寄翁十 赵师秀 〔宋代〕 帝里逢春雨不乾,才晴数日又春还。 桐华半落官河水,榆叶全遮客舍山。 未悔阔疏令事去,最怜乏绝坏身闲。 菖蒲九节今堪采,思尔逍遥涧谷间。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遇到春天,雨水不断,刚刚晴朗几天,春天又回来了。 桐花已经落了一半,漂浮在官河的水面上,榆树叶完全遮住了客舍后面的山。 我并不后悔因为疏远而让事情过去,最可怜的是因为缺乏而破坏了身体的闲适。 现在可以采摘九节的菖蒲,我思念你,希望你能在山涧谷地间逍遥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帝里:指京城。
- 桐华:桐树的花。
- 官河:指京城内的河流。
- 榆叶:榆树的叶子。
- 阔疏:疏远。
- 乏绝:缺乏。
- 菖蒲九节:菖蒲的根茎,古人认为有九节的菖蒲最为珍贵。
- 涧谷:山间的溪谷。
典故解析:
- 菖蒲九节:古代传说中,菖蒲有九节的最为珍贵,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怀。此诗可能是在京城任职期间,感受到春雨连绵,心生感慨,寄给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暮春时节,诗人身处京城,感受到春雨不断,心生感慨,借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的京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春雨、桐花、榆叶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中“桐华半落官河水,榆叶全遮客舍山”一句,通过对桐花和榆叶的描绘,展现了春末时节的景象,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未悔阔疏令事去,最怜乏绝坏身闲”,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疏远的无悔和对现状的不满,最后以“菖蒲九节今堪采,思尔逍遥涧谷间”作结,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里逢春雨不乾,才晴数日又春还。
- 诗人身处京城,感受到春雨连绵,刚刚晴朗几天,春天又回来了。
- 桐华半落官河水,榆叶全遮客舍山。
- 桐花已经落了一半,漂浮在官河的水面上,榆树叶完全遮住了客舍后面的山。
- 未悔阔疏令事去,最怜乏绝坏身闲。
- 诗人并不后悔因为疏远而让事情过去,最可怜的是因为缺乏而破坏了身体的闲适。
- 菖蒲九节今堪采,思尔逍遥涧谷间。
- 现在可以采摘九节的菖蒲,诗人思念友人,希望友人能在山涧谷地间逍遥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桐华半落官河水”比喻桐花像落花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 拟人:“榆叶全遮客舍山”拟人化地描述榆叶像帘幕一样遮住了山。
- 对仗:“桐华半落官河水,榆叶全遮客舍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京城景象,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华: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 榆叶:象征着遮蔽和保护。
- 菖蒲九节: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桐华半落官河水”中的“桐华”指的是什么? A. 桐树的叶子 B. 桐树的花 C. 桐树的果实 D. 桐树的根 答案:B
-
诗中“菖蒲九节今堪采”中的“菖蒲九节”象征着什么? A. 长寿和吉祥 B. 悲伤和哀悼 C. 富贵和荣华 D. 离别和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象,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景象,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师秀《暮春书怀寄翁十》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春天景象,但赵诗更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而杜诗则更多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