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作者:韩翃 〔唐代〕
屿花晚,山日长,
蕙带麻襦食草堂。
一片水光飞入户,
千竿竹影乱登墙。
园梅熟,家酝香。
新湿头巾不复篸,
相看醉倒卧藜床。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的花丛中,山上的阳光显得格外悠长,
我穿着蕙草制作的衣裳,悠闲地在草堂内用餐。
一片水光透过窗户飞进来,
千竿竹影在墙上交错纷乱。
园中的梅子成熟,家中酒香四溢。
新湿的头巾已经不再用来遮盖,
我们相对而坐,醉卧在藜草床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屿:小岛,指山中的花丛。
- 蕙带麻襦:指用蕙草和麻织成的衣服,体现了隐逸者的生活。
- 食草堂:指在草堂中用餐。
- 水光:水面反射的光芒。
- 千竿竹影:多根竹子的影子,形状复杂。
- 梅熟:指梅子成熟,象征丰收。
- 酝香:熟酒散发的香味。
- 藜床:用藜草编织的床,简朴而自然。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蕙带麻襦”以及“藜床”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简约与自然,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的闲适与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文人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中描绘的隐逸生活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静谧的田园生活图景。开头以“屿花晚,山日长”引入,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傍晚时光,诗人身着蕙草制成的衣裳,坐在草堂中享受餐食。诗中通过“水光”和“竹影”的细腻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光影在空间中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接下来的“园梅熟,家酝香”,则体现了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富足。诗人对周围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与生活的情趣。而最后一句“相看醉倒卧藜床”则将整个氛围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醉意中享受闲适生活的快乐。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悠然自得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唐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屿花晚,山日长:描绘傍晚的花朵与长久的山日,展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蕙带麻襦食草堂:用蕙草和麻织成的衣裳,显示了隐逸生活的简朴。
- 一片水光飞入户:水面反射的光线透进屋内,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千竿竹影乱登墙:竹影的交错让空间的气氛更加生动与灵动。
- 园梅熟,家酝香:梅子成熟,家中酒香四溢,显示丰收与生活的富足。
- 新湿头巾不复篸:新湿的头巾不再用来遮挡,体现了放松与自在。
- 相看醉倒卧藜床:与友人相对而坐,醉卧在藜床上,表现了亲密与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光、竹影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呈现自然的美。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自然意象如花、竹、梅等,营造出宁静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屿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水光:代表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竹影:象征清雅、刚毅的品格。
- 梅熟:象征丰收与喜悦,传达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蕙带麻襦”是什么材质的衣服? A. 麻制
B. 蕙草制
C. 皮制
D. 丝制 -
“千竿竹影乱登墙”中的“乱”字表现了什么? A. 整齐
B. 纷乱
C. 安静
D. 干净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韩翃的《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韩翃的诗更强调与友人的互动,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韩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