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今古高情》
时间: 2025-01-27 06:03:15意思解释
满江红·今古高情
原文展示:
今古高情,都缘在林泉江曲。
知此身如幻,宁羡锦衣华屋。
雅志偏怜雕浦月,达人岂羡金山玉。
喜满庭花影日筛金,苔斑绿。
终焉计,东篱菊。
虚心杖,南轩竹。
枕琴书高卧,坦然无辱。
万古兴亡春梦觉,一溪云水平生足。
看武陵三秀喷幽香,芝田熟。
白话文翻译:
今古的高尚情怀,都是源于山林溪水的曲折。
知道自己的身体如同幻影,何必羡慕那些华丽的衣服和房屋。
高雅的志向偏爱那雕刻在水边的月亮,真正的达人又岂会羡慕金山和玉石呢?
喜欢庭院中阳光洒下的花影,青苔斑驳的绿色。
最后的打算,是在东篱品菊。
虚心地拄着杖,坐在南轩的竹林中。
枕着琴书高卧,心中坦然无耻。
万古的兴亡如春梦般醒来,一溪的云水让人倍感充实。
看那武陵的三秀散发幽香,稻田已经成熟。
注释:
- 今古:指今时与古代。
- 高情:高尚的情怀。
- 林泉江曲:山林与溪水的曲折,指自然美景。
- 锦衣华屋:华丽的衣服和房子。
- 雅志:高雅的志向。
- 雕浦月:雕刻般的水边月亮,形容景色优美。
- 达人:有智慧和见识的人。
- 满庭花影:阳光洒下的花影。
- 东篱菊:东篱的菊花,指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 万古兴亡春梦觉:历史的兴衰如春梦一般,一觉醒来。
- 武陵三秀:指武陵的美丽景色,可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身份不详,属于宋代的诗词创作。宋代诗歌以清雅、自然、抒情见长,许多诗人追求隐逸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薄,表达了个人志向与生活理想。诗人在面对历史的变化与个人的处境时,选择了隐逸与高雅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今古高情》展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怀和自然生活的追求。开篇便以“今古高情”引入,借自然的林泉江曲,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多次提到“身如幻”,强调人生的短暂与虚幻,相较于世俗的奢华,诗人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内心的宁静。
“雅志偏怜雕浦月”一语,将高雅的志趣与自然美景结合,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接下来,诗人以“喜满庭花影日筛金”的意象,描绘了庭院中温暖而宁静的场景,进一步突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整首诗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万古兴亡的思考,最终归于一溪云水的淡然与真实。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体现了宋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古高情,都缘在林泉江曲。
表达了作者认为高尚情怀源于自然的山林与溪水。 -
知此身如幻,宁羡锦衣华屋。
体悟到人生如梦,反而不羡慕奢华的衣物与房屋。 -
雅志偏怜雕浦月,达人岂羡金山玉。
高雅的志向更偏爱自然的月亮,真正的智慧者不会羡慕金银财宝。 -
喜满庭花影日筛金,苔斑绿。
享受庭院里阳光洒下的花影,生机盎然的苔藓。 -
终焉计,东篱菊。
诗人计划在东篱下品味菊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虚心杖,南轩竹。
拄着拐杖,坐在南轩的竹林中,展现出隐居的宁静。 -
枕琴书高卧,坦然无辱。
在琴书间安卧,心中无所畏惧,体现出一种心灵的自由。 -
万古兴亡春梦觉,一溪云水平生足。
对历史兴衰的觉悟,和在自然中找到的安宁与满足。 -
看武陵三秀喷幽香,芝田熟。
描绘武陵的美丽与丰收,进一步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身如幻”比喻人生短暂,增强了诗的意境。对仗工整,意象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整体而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高尚情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月:代表清雅与高远的理想。
- 花影:象征生机与美丽。
- 菊:象征隐逸与高洁。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
- 云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衣华屋”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衣服和房子
B. 自然风光
C. 高雅的志趣
D. 诗人的理想 -
诗中“东篱菊”是指哪位诗人的隐逸生活?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人对万古兴亡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感到悲伤
B. 超然物外
C. 充满希望
D. 忧心忡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苏轼《定风波》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理想的人生境界。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