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七兄山蓣汤》

时间: 2025-02-04 15:42:48

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相如酒渴时。

能解饥寒胜汤饼,略无风味笑蹲鸱。

打窗急雨知然鼎,乱眼晴云看上匙。

已觉尘生双井椀,浊醪从此不须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七兄山蓣汤

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相如酒渴时。
能解饥寒胜汤饼,略无风味笑蹲鸱。
打窗急雨知然鼎,乱眼晴云看上匙。
已觉尘生双井椀,浊醪从此不须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厨师端来美味的粥,正好是在相如渴望饮酒的时候。它能解饥寒,比汤饼还要强,而味道却略显简单,让我忍不住笑着蹲在旁边。窗外急雨打在窗户上,让我想起了锅里的汤;晴天的云彩在我眼前飘动,似乎在看着我的汤匙。我已然感受到生活的尘埃在这双碗中滋生,从此不再需要手里的浊酒了。

注释

  • 琼糜:美味的粥,琼指美好,糜是米粥。
  • 相如:指的是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其才华横溢而有名。
  • 蹲鸱:意指像鸱鸮一样蹲坐,可能形容懒散或放松的姿态。
  • 然鼎:喻指锅,可能是指烹饪的情景。
  • 浊醪:指的是浑浊的酒,醪为酒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评论家。他以诗词、散文和书法闻名于世,尤其在词风上受到苏轼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聚会时,想表达对美食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食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厨人清晓献琼糜”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温馨。接着,诗人通过对美食的赞美,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提到的“相如”一词,既是对古代文学的呼应,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寄托。

在描述食物的同时,诗人又将自然元素引入其中,急雨与晴云的变化,反映出内心的波动和生活的无常。最后一句“浊醪从此不须持”则是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简单快乐的珍视,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细腻与深刻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厨人清晓献琼糜:厨师在清晨时分送来了美味的粥,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2. 正是相如酒渴时:正好是在我渴望饮酒的时候,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3. 能解饥寒胜汤饼:这粥能解饥寒,比汤饼更有效,强调其美味与实用。
  4. 略无风味笑蹲鸱:虽然味道略显简单,却让我忍不住笑,形象生动。
  5. 打窗急雨知然鼎:窗外的急雨声让我想起了锅里的汤,形成鲜明对比。
  6. 乱眼晴云看上匙:晴天的云彩在眼前飘动,象征着生活的变迁。
  7. 已觉尘生双井椀:感受到生活的尘埃在碗中滋生,隐喻生活的琐碎。
  8. 浊醪从此不须持:从此不再需要那浑浊的酒,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平淡与美食的简单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打窗急雨”表现出一种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对称上都表现出极好的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美食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感知,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糜:象征美好的生活和温馨的情感。
  • 急雨:象征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 双井椀: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糜”指的是什么?

    • A. 美酒
    • B. 美味的粥
    • C. 美丽的花
    • D. 精美的器皿
  2. “已觉尘生双井椀”的意思是?

    • A. 感觉生活美好
    • B. 感受到生活的琐碎
    • C. 感觉到饮酒的快感
    • D. 感觉到食物的美味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美酒的向往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和七兄山蓣汤》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前者更注重表现自然之美,而后者则强调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思索。

参考资料

  • 黄庭坚的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黄庭坚的《和七兄山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