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

时间: 2025-01-10 23:10:05

翰林两仙人,偶来听凤竹。

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

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触。

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

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

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

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

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翰林两仙人,偶来听凤竹。
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
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触。
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
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
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
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
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白话文翻译:

两位翰林的仙人,偶尔来听凤竹的声音。
那清风细雨中,翠竹摇曳,宛如玉竿千根,我只想轻轻采摘一捧绿色。
年轻时我曾不群,到了中年才有所触动。
唉,我已过了十年,所到之处都依依不舍。
现在应该返回官职,何必再等卜卦占卜呢?
夜郎与儋耳,这些地方我已老去,反复往返太耗费时间。
宜州的殿堂在后,路途险峻,车子又翻覆。
山中去采芝麻,家中已经炊熟了粱米。

注释:

  1. 翰林:古代对文人学者的称谓,多指在朝中担任职务的学者。
  2. 凤竹:凤竹是一种象征吉祥的植物,常用来比喻高雅的事物。
  3. 少时负不群:意指年轻时不与他人同类,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个性。
  4. 揲蓍卜:揲蓍是占卜的一种方法,古人常用以预测未来。
  5. 夜郎与儋耳:夜郎是古代的一个小国,而儋耳则是海南岛上的地方,二者都象征偏远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震,号白石,宋代诗人,著作颇丰,尤其以词和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程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时间的流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承载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翰林仙人出现在凤竹旁的情景,展示了人间与仙境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意境。而“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触”则揭示了人生经历的变化,年轻时的孤独与不群,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获得了对生活的理解与触动。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感慨自己在外漂泊十年,所到之处都难以忘怀,展现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无奈。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思考,虽然知道应该返回官场,但又对占卜命运的无奈感到失落。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翰林两仙人:表示高雅的文人,象征理想。
    • 偶来听凤竹:暗示偶尔的灵感与启示。
    • 萧萧玉千竿:形象描绘竹林的优雅,象征诗人的高洁情操。
    • 少时负不群:表现年轻时的孤独与不合群。
    • 中岁乃见触:说明中年时的领悟与成长。
    • 所至恋三宿:对过往经历的眷恋与留恋。
    • 径当还笏归:考虑回归仕途的想法。
    • 奚俟揲蓍卜:强调不必再等待命运的安排。
    • 老大费往复:反映年纪渐长,感到疲惫。
    • 路险车又覆:描绘返乡之路的艰辛。
    • 山中采芝去:暗示隐逸生活的理想。
    • 舍下炊粱熟:表现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竹”比喻高雅与灵感。
    • 拟人:表现竹子的摇曳,具有生动的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添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 凤竹:象征高洁与灵感。
  • :象征长生与隐逸。
  • 车覆:象征生活的波折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诗风主要是: A. 豪放
    B. 清新自然
    C. 哀婉
    D. 浪漫

  2. “少时负不群”意思是: A. 年轻时与众不同
    B. 年轻时失去机会
    C. 年轻时感到孤独
    D. 年轻时与人争斗

  3. 诗中“夜郎与儋耳”主要象征: A. 富贵
    B. 偏远
    C. 和平
    D. 忍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人生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 《刘克庄与宋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