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归九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北戌边城下,南游瘴海头。
不知天地内,何处可逃愁。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方的边城下,我开始归来;在南方的瘴海之畔,我曾经游历。
我不知道在这个天地间,哪里能够逃避我的忧愁。
注释
- 乍归:刚刚归来。
- 戌:指的是边防,通常用于描述边境地区。
- 瘴海:指的是南方湿热多瘴气的地方,常常是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 逃愁:逃避愁苦,意指寻找解脱。
典故解析
“瘴海”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描绘南方湿热、瘴气弥漫的地区,而边城则是指北方的边防地区,代表了诗人对地理环境的感受与人生的经历。诗中表现出诗人在不同环境中的游历与思考,表达了对生活中愁苦的无奈与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元直,号梦窗,晚号云窗,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长,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民族危机四伏。诗人经历了南北两地的生活,对人生的无常和愁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归来的思考与对忧愁的挣扎。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乍归九首》通过简洁的笔触,捕捉了归来的瞬间与内心的愁苦。在“北戌边城下,南游瘴海头”中,诗人用地理对比,展现了他在不同环境下的游历与心境。北方的边城象征着坚守与保卫,而南方的瘴海则暗示着危险与不安。诗人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的描绘,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不知天地内,何处可逃愁”一句,直接点出诗人的愁苦心情。无论身在何处,似乎都无法逃避内心的忧伤。此句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深刻感悟,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地理环境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展现了刘克庄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戌边城下:指在北方边境的城市,暗示着一种坚守与孤独。
- 南游瘴海头:指在南方的瘴气重重之地游历,暗示着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与对不安的觉察。
- 不知天地内:表达了对世界的迷茫与困惑。
- 何处可逃愁:直接表露出对忧愁的无奈与逃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照,体现出南北地域的差异。
- 比喻:通过“瘴海”比喻生活中的困扰与艰难,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愁苦,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诗人通过对地理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挣扎,呼应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北戌边城:象征着坚守、孤独与责任。
- 南游瘴海:象征着探索、危险与不安。
- 愁:代表了人生的苦楚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北戌边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城镇?
- A. 东
- B. 南
- C. 西
- D. 北
-
“瘴海”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宁静
- B. 危险
- C. 美好
- D. 安详
-
诗人对愁苦的态度是?
- A. 轻松
- B. 无奈
- C. 快乐
- D. 忘却
答案
- D. 北
- B. 危险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克庄的诗呈现了更多的忧伤与无奈,而陶渊明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安宁。两首诗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