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 其七十六 马祖》

时间: 2025-01-11 05:23:06

若非大气魄,只是小机锋。

老子一声喝,学人三日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若非大气魄,只是小机锋。
老子一声喝,学人三日聋。

白话文翻译:

如果不是具有大气魄的人,光靠小聪明是没有用的。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一声怒吼,便让那些学者们耳聋三天。

注释:

  • 大气魄:指的是一种宏大的气度和胸怀。
  • 小机锋:指的是微小的机智和聪明才智,通常用于应对小问题。
  • 老子:古代道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其思想影响深远。
  • 一声喝:指的是老子的一声怒吼或教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 学人:指那些学习知识的人,尤其是书生或学者。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强调智慧和力量的对比。老子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他的教诲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而是包含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诗中以老子为例,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和气魄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友仁,号石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骈文。他的作品多反映其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及个人的哲学思考,风格清新,常引经据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思想活跃的时期。刘克庄通过对老子的引用,表达了对真正智慧和气魄的追求,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学术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气魄”与“机锋”,指出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聪明才智,更在于胸怀和气度的广阔。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许多学者往往沉迷于小聪明,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老子的“一声喝”,这不仅是对老子智慧的认可,也是对当时学者的一种警醒。老子的教诲如雷贯耳,能够让人从思维的局限中解脱出来,激发更深层次的反思。这种力量不仅仅是语言的强烈,还在于思想的深邃。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内容上深邃,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失艺术的美感,展示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高超技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若非大气魄”:如果不是那种具有大气魄的人;
    • “只是小机锋”:那么只不过是一些小聪明而已。
    • “老子一声喝”:老子的一声怒吼;
    • “学人三日聋”:让那些学习的人耳聋三天。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大气魄”与“小机锋”的对比,强调真正的智慧和气魄的重要性。
    • 夸张:形容老子的威力使得学者耳聋三天,体现了老子教诲的震撼。
  • 主题思想

    • 通过强调大气魄与小机锋的对比,表现出在追求智慧时,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胸怀的广阔和深度,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聪明才智。

意象分析:

  • 大气魄: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深远的智慧。
  • 小机锋:代表着表面的聪明和短期的智慧。
  • 老子:作为智慧的化身,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深邃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气魄”与“小机锋”的对比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个人修养
    B. 智慧的深度与广度
    C. 诗歌的艺术性
    D. 社会风气

  2. 老子的“一声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语言的力量
    B. 恼怒的情绪
    C. 深刻的教诲
    D. 物质的力量

  3.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主题上同样强调了视野和胸怀的广阔,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和个人的情怀。
  • 陶渊明《饮酒》

    • 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简单,反映出一种归隐的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德经》原文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