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山即事二首 杜耒 〔宋代〕
一闲殊足乐,物物入吾诗。 雨过苔逾碧,风来竹屡欹。 日长思睡急,磨老出茶迟。 近得边头信,今当六月师。
白话文翻译:
在这悠闲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周围的一切都融入了我的诗中。 雨过后,青苔显得更加碧绿,风吹来时,竹子频频倾斜。 白天漫长,我急切地想要入睡,磨老了茶叶,出茶却迟迟未至。 最近得到了边疆的消息,现在应当在六月出师。
注释:
- 一闲:指悠闲无事。
- 殊足乐:特别足以感到快乐。
- 物物:指周围的一切事物。
- 逾:更加。
- 欹:倾斜。
- 日长:白天时间长。
- 磨老:指茶叶磨得时间长,即泡茶的过程慢。
- 边头信:边疆的消息。
- 六月师:指六月出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耒,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悠闲的日子里,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同时又接到了边疆的消息,心中产生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展现了作者在悠闲中的快乐和对时局的关注。首句“一闲殊足乐,物物入吾诗”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心情,而“雨过苔逾碧,风来竹屡欹”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后两句“日长思睡急,磨老出茶迟”则反映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近得边头信,今当六月师”则突然转折,引入了对时局的忧虑,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闲殊足乐,物物入吾诗”:表达了作者在悠闲中的快乐,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和热爱。
- “雨过苔逾碧,风来竹屡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观察和感受。
- “日长思睡急,磨老出茶迟”:反映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近得边头信,今当六月师”:突然转折,引入了对时局的忧虑,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雨过苔逾碧”中的“逾碧”比喻雨后青苔更加碧绿。
- 拟人:“风来竹屡欹”中的“屡欹”拟人化了竹子,仿佛竹子在风中频频倾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在悠闲中的快乐和对时局的关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苔逾碧”、“竹屡欹”、“磨老出茶迟”等,都具有丰富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过苔逾碧”中的“逾”是什么意思? A. 超过 B. 更加 C. 逐渐
- 诗中“风来竹屡欹”中的“欹”是什么意思? A. 倾斜 B. 摇动 C. 静止
- 诗中“近得边头信,今当六月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平静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耒的《小山即事二首》: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而杜耒的诗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杜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杜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