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

时间: 2025-01-25 05:34:09

当道双峰辟,凌空万仞酋。

于秦置扃鐍,与蜀作襟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道双峰辟,凌空万仞酋。
于秦置扃鐍,与蜀作襟喉。

白话文翻译

在通道上,两座高峰如同刀锋般突起,直插云霄,气势磅礴。
在秦国设立了关口,成为通往蜀地的咽喉之地。

注释

  • 当道:在通行的道路上。
  • 双峰辟:两座山峰突起。
  • 凌空:直冲天空。
  • 万仞:形容极高的山峰。
  • 扃鐍:扃指的是门,鐍是锁,合起来指关隘。
  • 襟喉:比喻重要的通道。

典故解析

“剑门关”是古代著名的关口之一,位于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是通往蜀地的重要门户。诗中提到的秦国和蜀地,历史上有许多战争与交流,剑门关在此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象求,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边塞诗著称,风格豪迈,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历史和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北宋中后期,社会动荡,边境防卫成为重要议题。剑门关作为重要的军事关口,诗人借此表达对国防及自然壮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剑门关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开篇以“当道双峰辟”描绘了关口的险峻,瞬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高耸入云的场景。而“凌空万仞酋”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两座山峰的高耸与险峻,给人以震撼之感。接下来的“于秦置扃鐍”,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关口结合,突出了关口在古代交通和军事中的重要性。用“与蜀作襟喉”,形象地表达了剑门关如同人的咽喉,控制着北方与南方的交通,显示出其战略意义。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豪放,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深思,是一首兼具景与情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道双峰辟:在道路上,两座高峰如刀锋般突起,显示出自然的雄伟。
  • 凌空万仞酋:这两座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以无比震撼的感觉。
  • 于秦置扃鐍:在秦国设立关口,意味着此地的重要性。
  • 与蜀作襟喉:与蜀地形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表明其战略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门关比作“襟喉”,形象地说明其重要性。
  • 对仗:诗中“当道双峰辟,凌空万仞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剑门关的壮丽景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及其在历史中重要地位的敬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交通与防卫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峰:象征着险峻与雄伟,代表自然的力量。
  • 扃鐍:象征着军事防线与国防的重要性。
  • 襟喉:象征着交通的咽喉,寓意为战略要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座高峰代表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险峻的山脉
    C. 交通枢纽

  2. “与蜀作襟喉”中的“襟喉”指的是?
    A. 交通要道
    B. 重要的军事位置
    C. 自然景观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壮丽的山河,但更侧重于从高处俯瞰的视角,而岑象求的《剑门关》则更强调地势的险要与历史的沉重。两者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岑象求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