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化十五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淘沙邂逅得黄金,莫便沙中著意寻。
指月向人人不会,清霄印在碧潭心。
白话文翻译
在淘沙的过程中偶然得到了黄金,不要在沙中执着地去寻找。
指着月亮告诉别人,却没有人能明白,清澈的天空映在碧绿的潭水中。
注释
- 淘沙:指的是用水淘洗沙子,寻找金子。
- 邂逅:偶然相遇,意外发现。
- 著意:用心、专注。
- 指月:比喻指引某种方向或真理。
- 清霄:清澈的天空。
- 碧潭:蓝绿色的水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指月”这一意象常用来形容指引真理或理想,常见于佛教典籍中,强调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误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仲,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词人、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阶段。黄庭坚在此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真理的探索与对人性理解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观化十五首》中的这一首诗,以淘沙寻找黄金的比喻,探讨了人生追求的意义。诗的开头“淘沙邂逅得黄金”,传达出偶然中的幸运与机遇,暗示在生活的追寻中,真正的价值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获得的。而“莫便沙中著意寻”则警示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表面的事物,反而要关注内心真正的追求。
接下来的“指月向人人不会”揭示了一个哲理:即使有人指引方向,真正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们总是容易迷失在表象之中,而无法洞察事物的本质。最后一句“清霄印在碧潭心”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仿佛在提醒读者,真正的智慧与宁静来自于内心的觉悟。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淘沙邂逅得黄金”:在淘沙的过程中,偶然获得了金子,象征在生活中意外获得的成功或财富。
- “莫便沙中著意寻”:建议不要在沙子中执着地寻找黄金,暗示对表面现象的不必要执着。
- “指月向人人不会”:即使有人指明方向,众人却难以理解,表现出人们对真理的迷惑。
- “清霄印在碧潭心”:清澈的天空映在碧绿的潭水中,象征内心的澄明与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淘沙”与人生追求联系,暗示生活中的偶然与选择。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理解,强调内心的觉悟与对真理的追求,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醒和理智。
意象分析
- 黄金:象征财富、成功与价值。
- 沙:象征表面的事物与虚无。
- 月亮:象征真理、理想与方向。
- 清霄与碧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澄明,展现一种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淘沙”指的是什么行为? A. 采石
B. 寻找金子
C. 游泳
D. 旅行 -
“指月向人人不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人们容易理解
B. 真理难以被认知
C. 生活简单明了
D. 人人都有智慧 -
诗中“清霄印在碧潭心”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心境的宁静
B. 生活的忙碌
C. 对金子的渴望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黄庭坚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哲理与清净的心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与情感的热烈追求。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表现出对理想与真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