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节度平虏诗》

时间: 2025-01-11 08:17:01

百万王师下日边,将军雄略可图全。

元勋未论封茅异,

捷势应知破竹然。

燕警无烽清朔漠,秦文有宝进蓝田。

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节度平虏诗
作者: 殷尧藩 〔唐代〕

百万王师下日边,将军雄略可图全。
元勋未论封茅异,捷势应知破竹然。
燕警无烽清朔漠,秦文有宝进蓝田。
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百万大军降临边疆,将军的雄才伟略可以全盘图谋。
元勋的功绩尚未论及封赏,捷报的形势应当如破竹般顺利。
燕地的警报无烟无火,清冷的北方一片寂静;
秦地的文书有珍宝,进献于蓝田。
从今往后太平盛世将消弭兵器,记得换得红羊以解劫难的年岁。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万王师:指大规模的军队,形容气势浩大。
  • 雄略:指将军的雄才大略,才能出众。
  • 元勋:指建立功勋的人,通常用于指称开国功臣等。
  • 封茅异:指封赏和待遇不同。
  • 捷势:指胜利的趋势。
  • 破竹然:比喻形势顺利,像破竹一样。
  • 燕警无烽:燕地的警报无烽火,形容平静。
  • 秦文:指秦地的文书或文献。
  • 蓝田:指蓝田,因其出产美玉而闻名。
  • 太平:指太平盛世,安定的社会状态。
  • 红羊:象征丰收与安宁。

典故解析

  • 红羊换劫年:可能指古代民间习俗,红羊象征吉祥,换取劫难的年岁,寓意希望和平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尧藩,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其作品大多描绘社会景象与战争题材,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境战争时期,作者借用将军的英勇与大军的强盛,表达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平虏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军情与将军的雄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与和平的深切关注。开篇的“百万王师”,以壮阔的视觉冲击力引入,表现了国家的强大和将领的威武。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元勋们的功绩尚未得到应有的封赏,反映出对历史功臣的尊重与期望。

诗中“捷势应知破竹然”运用了比喻,将胜利的趋势与破竹相提并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期待。燕地与秦地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安宁的社会背景,暗示和平的珍贵。最后两句则以“太平”收尾,表达了对未来太平盛世的向往,希望能够消弭兵甲,迎来安宁的日子。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战斗的热情,也有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殷尧藩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万王师下日边:描绘大军压境,气势恢宏。
  2. 将军雄略可图全:强调将军的才能出众,有能力完成大任。
  3. 元勋未论封茅异:提到功臣的功绩尚未被封赏,暗含对历史的反思。
  4. 捷势应知破竹然:比喻胜利势头如破竹,形势乐观。
  5. 燕警无烽清朔漠:燕地没有警报,说明边境安宁。
  6. 秦文有宝进蓝田:形容秦地的文书中有珍贵的宝物,象征富饶。
  7. 太平从此销兵甲:希望在太平年代能够消弭战争。
  8. 记取红羊换劫年:提到民间习俗,象征和平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捷势应知破竹然”,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如“燕警无烽清朔漠,秦文有宝进蓝田”,使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平盛世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万王师:体现军队的强大与气势。
  • 雄略:象征将军的才能与智慧。
  • 红羊:象征吉祥与和平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万王师”指的是:

    • A. 小规模的军队
    • B. 大规模的军队
    • C. 商队
    • D. 平民
  2. 诗中提到的“捷势应知破竹然”意味着:

    • A. 胜利的趋势乐观
    • B. 战争很难胜利
    • C. 形势复杂
    • D. 将军无能
  3. “记取红羊换劫年”中的“红羊”象征:

    • A. 战争
    • B. 吉祥与安宁
    • C. 财富
    • D. 劳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殷尧藩的《平虏诗》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多描绘战争带来的痛苦,后者则更强调和平的渴望与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殷尧藩传记与诗歌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