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砚》

时间: 2025-01-11 17:54:39

魏宫歌舞已成尘,重见陶家几世孙。

铜雀不鸣唯解渴,管城何罪遽遭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铜雀砚 李邴 〔宋代〕 魏宫歌舞已成尘,重见陶家几世孙。 铜雀不鸣唯解渴,管城何罪遽遭髠。

白话文翻译:

魏宫的歌舞早已化作尘埃,如今又见到陶家的几代子孙。 铜雀不再鸣叫,只懂得解渴,管城有何罪过,竟突然遭受剃发的刑罚。

注释:

  • 魏宫:指三国时期魏国的宫殿,这里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陶家:指陶渊明的家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 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建造的高台,用于观赏歌舞。
  • 管城:指笔,因古代笔多用竹管制成,故称。
  • 髠:古代的一种刑罚,剃去头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邴,字汉老,号云龛,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世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文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文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邴看到铜雀砚这一文物时,联想到历史变迁和文人命运,从而有感而发。铜雀砚是古代的一种文房用具,因其形状似铜雀台而得名,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文人的身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铜雀砚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人命运的思考。首句“魏宫歌舞已成尘”,以魏宫歌舞的消逝,象征着历史的更迭和辉煌的逝去。次句“重见陶家几世孙”,则表达了文化传承的希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铜雀和管城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对文人命运的同情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魏宫歌舞已成尘”:通过魏宫歌舞的消逝,表达了历史的无情和辉煌的短暂。
  2. “重见陶家几世孙”:以陶家的传承,寄托了对文化延续的希望。
  3. “铜雀不鸣唯解渴”:铜雀不再鸣叫,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已成过去,现在只能解渴,暗示了文化的衰落。
  4. “管城何罪遽遭髠”:管城(笔)无辜遭受剃发的刑罚,表达了诗人对文人命运的同情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铜雀砚比作铜雀台,形象地表达了文化的传承和文人的身份。
  • 拟人:将铜雀和管城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命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铜雀砚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和文具的描写,寄托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铜雀: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文化传承。
  • 管城:象征着文人的身份和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魏宫”指的是哪个时期的宫殿? A. 汉代 B. 三国时期 C. 唐代 D. 宋代
  2. “陶家”在诗中指的是谁的家? A. 陶渊明 B. 陶侃 C. 陶弘景 D. 陶潜
  3. “铜雀不鸣唯解渴”中的“铜雀”指的是什么? A. 铜雀台 B. 铜雀砚 C. 铜雀鸟 D. 铜雀山
  4. “管城何罪遽遭髠”中的“管城”指的是什么? A. 笔 B. 城池 C. 管乐器 D. 管子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邴的《铜雀砚》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邴的诗更多地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李邴的《铜雀砚》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李邴的诗更多地关注文人命运和文化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邴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有助于理解李邴诗中的隐逸情怀。
  • 《杜甫全集》:收录了杜甫的诗作,有助于理解李邴诗中的历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