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4:00:42

白露下亭皋,绿叶飒已槁。

弱质不自贵,却怨秋风早。

□□征雁鸣,游子在远道。

如何鹿皮翁,忘言对芳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露下亭皋,绿叶飒已槁。
弱质不自贵,却怨秋风早。
征雁鸣,游子在远道。
如何鹿皮翁,忘言对芳草。

白话文翻译:

在白露时节,亭边的水草已经枯黄,绿叶也变得萧瑟。
我这瘦弱的身子并不自我珍惜,却怨恨秋风来得太早。
远方传来雁鸣声,游子此时正行走在漫漫长途。
那位鹿皮翁,默默无言地与芳草对立。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凉。
  • 亭皋:指的是亭子旁边的水边或草地。
  • 飒已槁:指的是叶子在秋风中干枯的状态。
  • 弱质:指身体虚弱,身子柔弱。
  • 怨秋风早:对秋风提早到来的抱怨。
  • 征雁鸣:指归雁在空中鸣叫,象征思乡之情。
  • 游子:指远行的人,常常用以形容在外的游子。
  • 鹿皮翁:指的是一位守寡的老者,常与自然界的宁静相联系。
  • 芳草:指青翠的草地,象征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号“饮水庵”,以山水画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取材于生活和自然景观,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与孤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人们的忧虑。

诗歌鉴赏:

王冕的《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思念。开头以“白露下亭皋”引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亭子旁的草木已然枯黄,给人以凄凉之感,突显出秋天的来临。接着,诗人自述“弱质不自贵”,暗示自己身体的虚弱与内心的脆弱,感慨秋风的早到让自己倍感失落。

“征雁鸣,游子在远道”一语中,游子远行与归雁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游子在外孤独的旅程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而“如何鹿皮翁,忘言对芳草”则以鹿皮翁的形象,表现了对于生命的沉思,似乎是在提醒自己面对自然的无言与释然。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生命、时间与亲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露下亭皋:描绘了秋季的气候特征,亭子旁的景色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2. 绿叶飒已槁:绿叶已枯,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3. 弱质不自贵:自我贬低,表现出诗人的脆弱与谦卑。
  4. 却怨秋风早:心中对秋风早来的怨恨,反映了对季节流逝的失落。
  5. 征雁鸣,游子在远道:游子思乡之情,远方的雁鸣使其倍感孤独。
  6. 如何鹿皮翁:借用鹿皮翁的形象,表达对自然的默然相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比作远行的雁,寓意思乡之情。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感情,似乎能引起人的怨恨。
  • 对仗:全诗韵律和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游子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天的来临,代表着季节的变迁。
  • 亭皋: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征雁:思乡的象征,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内心的孤独。
  • 鹿皮翁:代表着岁月的静好与对自然的默然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 A. 春分
    • B. 白露
    • C. 秋分
    • D. 冬至
  2. 诗中“弱质不自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自卑
    • C. 愤怒
    • D. 快乐
  3. “征雁鸣”中的“征雁”指的是什么?

    • A. 飞来的鸟
    • B. 游子
    • C. 秋天
    • D. 远方的声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王冕与李白在思乡题材中的表现,王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深沉的孤独感,而李白则通过直接的情感抒发展现出思乡的急切与热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王冕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