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瀛洲真学士》
时间: 2025-02-04 15:4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瀛洲真学士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瀛洲真学士,为底事在红尘。
为语触宫围,沈香亭里,瞋谪仙人。
为亲近君侧者,见万言策子惎刘蕡。
为是尚方请剑,汉廷多惮朱云。
君言往事勿重陈。
且斗酒边身。
也不会区区,算他甲子,记甚庚寅。
尔曹譬如朝菌,又安知老柏与灵椿。
世上荣华难保,古来名节如新。
白话文翻译
这位真学士住在瀛洲,他在世俗中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就算是说话时触及了皇宫的界限,在沈香亭里也只是对那些被贬的仙人发怒。
亲近君王身边的人,看到万言的策子惩罚了刘蕡。
因此他是请求剑的尚方,汉朝的皇廷非常忌惮朱云。
你说往事不要再提了。
不如在酒桌上尽情畅饮。
也无须斤斤计较,算他多少年,记得是哪一年的庚寅。
你们就像早晨的菌类,又怎能知道古老的柏树与灵椿呢?
世上的荣华富贵难以长久,古往今来的名节依然如新。
注释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和超脱的生活。
- 真学士:指的是有真实学问的人,可能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沈香亭:古代文人聚会饮酒的场所,象征着清雅的生活。
- 瞋谪仙人:对被贬者的不满,反映出社会的不公。
- 尚方请剑:古代官员请求朝廷授权的权利,象征权力和地位。
- 朱云:可能指代某位权臣或名士,反映出当时的权力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石林,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苍劲著称,常常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年代,诗人借真学士的形象,表达对名节与荣华的思考,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瀛洲真学士》是一首兼具哲理与情感的词作。诗中真学士的形象象征着理想中的高洁人格,然而在红尘中却难以自持。诗人通过对话与描绘,揭示了世俗与理想的冲突。尤其是“尔曹譬如朝菌,又安知老柏与灵椿”,将世人的短暂与永恒对比,体现出对名节的珍视与追求。
此外,诗中对于往事的回忆与劝酒的态度,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豁达,诗人在感慨中选择享受当下的生活,虽然心中有对荣华的警惕,但更强调了精神的自我超越。整首词在艺术表现上,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瀛洲真学士,为底事在红尘:提出问题,真学士在世俗中为何而活。
- 为语触宫围,沈香亭里,瞋谪仙人:描述学士与世俗权力的距离,内心的不满。
- 为亲近君侧者,见万言策子惎刘蕡:指与权臣交往的代价,表现出权力与学问的矛盾。
- 为是尚方请剑,汉廷多惮朱云:反映权力斗争的复杂,暗示权力的危险。
- 君言往事勿重陈:建议忘却过去,专注于当下。
- 且斗酒边身: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快乐的追求。
- 尔曹譬如朝菌:比喻世人短暂的生命与理想的长久。
- 世上荣华难保,古来名节如新:总结人生哲理,强调名节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尔曹譬如朝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短暂。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强调名节与荣华的对立,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瀛洲:象征理想与精神追求。
- 沈香亭: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所,暗示清雅与纷争。
- 朝菌:比喻世人的短暂与无常。
- 老柏与灵椿:象征长久与不变,体现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瀛洲真学士的形象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理想人格
- C. 物质财富
- D. 世俗名利
-
“尔曹譬如朝菌”的意思是:
- A. 世人的生命短暂
- B. 理想的永恒
- C. 权力的无常
- D. 名节的重要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木兰花慢》的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将进酒》更加强调享乐,而《木兰花慢》则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以上是对《木兰花慢·瀛洲真学士》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