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半儿 自调花露染霜毫,一种春心无处托。欲写又停三四遭。絮叨叨,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
白话文翻译:
我亲自调制花露水来染我的毛笔,心中春天的情感无处寄托。想要写些什么,却又停下三四次。絮絮叨叨,字迹一半端正,一半潦草。
注释:
- 花露:指用花瓣提取的香露,这里指用来染笔的液体。
- 霜毫:指毛笔,因其笔尖如霜而得名。
- 春心:指春天的情感,这里比喻心中的情感或思绪。
- 絮叨叨:形容说话或写字时反复、不连贯。
- 连真:指字迹端正、工整。
- 草:指字迹潦草、不工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查德卿,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情感细腻,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首《一半儿》反映了作者在书写时的犹豫和情感的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某个春日,心中充满情感却无处表达时所作。通过调制花露染笔、写字时的犹豫和字迹的潦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情感的无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一半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书写时的情感状态。诗中,“自调花露染霜毫”展现了作者对书写工具的精心准备,而“一种春心无处托”则透露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无处宣泄。“欲写又停三四遭”和“絮叨叨”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书写时的犹豫和反复,而“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则形象地表达了字迹的混乱,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情感的复杂。整首诗通过书写这一日常行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调花露染霜毫”:作者亲自调制花露水来染毛笔,展现了作者对书写的重视和情感的投入。
- “一种春心无处托”:心中的情感无处寄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 “欲写又停三四遭”:想要写些什么,却又反复停下,描绘了作者的犹豫和不安。
- “絮叨叨”:形容书写时的反复和不连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混乱。
- “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字迹一半端正,一半潦草,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情感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心”比喻心中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
- 拟人:“絮叨叨”将书写时的反复和不连贯拟人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书写这一行为,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无处寄托和情感的复杂。通过字迹的潦草和端正,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矛盾。
意象分析:
- 花露:象征着精致和情感的投入。
- 霜毫:象征着书写的工具和情感的载体。
- 春心:象征着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 絮叨叨:象征着书写时的反复和不连贯。
- 连真和草:象征着字迹的端正和潦草,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情感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露”指的是什么? A. 花瓣提取的香露 B. 春天的露水 C. 花的花瓣 D. 花的香气 答案:A
-
诗中“春心”比喻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心中的情感 C. 春天的花朵 D. 春天的气息 答案:B
-
诗中“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表达了什么? A. 字迹的端正和潦草 B. 书写的技巧 C. 书写的速度 D. 书写的风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无法忘怀的情感。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诗词对比:
- 查德卿的《一半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查德卿的诗更侧重于书写行为和字迹的潦草,而李清照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元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元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众多词人的作品,可以与元代诗歌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朝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