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

时间: 2025-04-28 17:36:29

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白话文翻译:

一棵古老的树木倾斜地生长在古老的道旁,它的枝条不再开花,树干内部却长出了草。 过往的行人无法看到这棵树年轻时的模样,而这棵树却见证了无数行人的衰老。

注释:

  • 欹斜:倾斜的样子。
  • 古道:古老的道路。
  • 腹生草:树干内部长出了草。
  • 几番老:多次见证了人的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这首《古树》通过对古树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行旅途中,看到一棵古老的树木,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暂,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古树》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古树欹斜临古道”描绘了一棵古老、倾斜的树木,它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枝不生花腹生草”进一步以树的形象,暗示了生命的凋零和自然的循环。后两句“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则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整首诗通过对古树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古树欹斜临古道”:描绘了一棵古老、倾斜的树木,它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 第二句“枝不生花腹生草”:进一步以树的形象,暗示了生命的凋零和自然的循环。
  • 第三句“行人不见树少时”:表达了时间的无情,行人无法看到这棵树年轻时的模样。
  • 第四句“树见行人几番老”: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古树拟人化,使其具有了见证和记忆的能力。
  • 对比:通过行人和古树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通过对古树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凋零。
  • 古道: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
  • 腹生草:象征着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树欹斜临古道”中的“欹斜”是什么意思? A. 直立 B. 倾斜 C. 弯曲
  2. 诗中“枝不生花腹生草”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凋零 B. 自然的循环 C. 生命的繁荣
  3. 诗中“树见行人几番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循环。
  • 王维《鹿柴》:通过对山林的描绘,表达了宁静和超脱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与徐凝的《古树》都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循环,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而徐凝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