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谟挽诗》

时间: 2025-02-04 16:10:41

据鞍新息困壶头,款段何如弟少游。

马革裹尸吾原足,不然肯向死前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少谟挽诗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据鞍新息困壶头,
款段何如弟少游。
马革裹尸吾原足,
不然肯向死前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韩少谟的哀悼。诗的第一句描绘了在战场上骑马休息的情景,显示出战争的艰苦与疲惫;第二句则提到对兄弟的思念,想知道他是否能像往常一样安然无恙;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对战死的无畏,甚至认为如果要死,他宁愿用马革裹尸;最后一句则强调了他宁愿死于战斗,也不愿意在未战之前就轻言放弃。

注释:

  • 据鞍: 指骑马时靠在马鞍上,表示休息。
  • 新息: 新近休息,表示疲惫。
  • 困壶头: 壶头指马的头,困即疲惫,形容战斗的艰辛。
  • 款段: 轻松安闲的样子。
  • 马革裹尸: 形容战死后用马皮裹尸,表示不怕死的决心。
  • 向死前休: 意思是不愿在未战之前就轻言休息。

典故解析:

“马革裹尸”这一句可以追溯到古代士人的忠贞与为国捐躯的精神,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战争的态度与对生命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良弼,号云间,宋代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人。其诗风朴实自然,常表达对时事的关心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韩少谟而作,表现了对战士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和士人的忠诚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士人的壮志。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疲惫的战士在战场上的无奈与思念,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死亡的无畏与决绝,既表现了对韩少谟的惋惜,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斗志。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生动而富有力量。最后一句“肯向死前休”不仅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对战友的激励,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据鞍新息困壶头”描绘了战士骑马后疲惫的状态,传达出战争的艰辛。
  • 第二句: “款段何如弟少游”表达了对兄弟的挂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第三句: “马革裹尸吾原足”直接表达了对死亡的坦然态度,展现了战士的英勇。
  • 第四句: “不然肯向死前休”则是对自我的激励,体现出不怕牺牲的决心。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使用了隐喻(如“马革裹尸”)来表现对死亡的态度,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无畏和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士人忠贞不渝的精神风貌,以及面对死亡的勇气与决心。

意象分析:

  • 马鞍: 战士的象征,代表着忠诚与勇气。
  • 马革: 代表了战斗的牺牲,体现了士人对于死亡的态度。
  • 壶头: 体现出战争的艰苦与疲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忧国忧民
    B. 对战争的反思
    C. 对兄弟的思念
    D. 对生活的感慨

  2. “马革裹尸”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A. 逃避死亡
    B. 英勇牺牲
    C. 安然无恙
    D. 生活富足

  3. 诗中提到的“弟少游”指的是? A. 作者的亲兄弟
    B. 战友
    C. 已故的朋友
    D. 同门师兄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在战乱中对家国的忧虑与思考,而李白的《将进酒》则通过豪放的饮酒场景表现了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体选择。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魏了翁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