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冈缭出舍北》

时间: 2025-02-04 14:11:44

年光岂不好,老境独无欢。

百步未为远,一尊聊自宽。

泽枯波尚绿,霜薄叶初丹。

矫首问来雁:中原应苦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东冈缭出舍北
年光岂不好,老境独无欢。
百步未为远,一尊聊自宽。
泽枯波尚绿,霜薄叶初丹。
矫首问来雁,中原应苦寒?

白话文翻译:

从东边的山岗绕出,来到北面的住处。
年华难道不好吗?可我在这老境中却无欢可言。
百步的距离并不算远,但我独饮一杯酒,聊以自宽。
水泽虽干枯,波光依然显得碧绿;霜薄之际,叶子刚刚染上红色。
我抬头问飞来的大雁,你们从中原归来,那里一定又是寒冷的天气吧?

注释:

  • 年光:指的是时间、岁月。
  • 老境:指老年的境遇。
  • 百步未为远:百步的距离并不算远。
  • 一尊:指一尊酒器,表明自饮。
  • 泽枯:水泽干枯。
  • 波尚绿:水面仍然呈现绿色。
  • 霜薄:霜刚刚降落,薄薄的。
  • 矫首:抬头的动作。
  • 中原:指的是中国的中部地区。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雁”常象征远方的游子或思乡情,反映作者对离别、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中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常表现出对人生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岁月流逝中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自东冈缭出舍北》是一首充满人生哲学的诗作,展示了陆游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用“年光岂不好”引入对人生的反思,接着通过对“老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尽管百步的距离并不算远,但在这老境中,作者依然感到生活的沉重。

“泽枯波尚绿,霜薄叶初丹”,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轮回。最后一句“中原应苦寒”,则是对家乡的关切与思念,透出浓浓的乡愁。

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东冈缭出舍北:诗人从东边的山岗走出,来到北边的住所,营造出一种空间与时间的转换。
  2. 年光岂不好,老境独无欢: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年华美好,但在老年中却没有快乐。
  3. 百步未为远,一尊聊自宽:说明虽然距离不远,作者却只能独自饮酒来宽慰自己。
  4. 泽枯波尚绿,霜薄叶初丹: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5. 矫首问来雁,中原应苦寒:抬头望向飞来的大雁,询问中原的寒冷,表达对故乡的惦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泽枯波尚绿”,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 拟人:雁的描写使其有了情感,增添了思乡情绪。
  • 比喻:用“年光”比喻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乡愁和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年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老境:代表老年的境遇与孤独。
  • 泽枯、波绿:自然景观中的生命力,象征生命的顽强。
  • 来雁:象征游子与思乡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境”是什么意思? A. 年轻的状态
    B. 老年的境遇
    C. 美好的时光
    D. 旅行的地方

  2. “泽枯波尚绿”中的“泽”指代什么? A. 池塘
    B. 田地
    C. 河流
    D. 山丘

答案:1. B;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两者都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陆游更多地描绘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而杜甫则常关注国家与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