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汉上》

时间: 2025-04-29 01:46:04

习家池沼草萋萋,岚树光中信马蹄。

汉主庙前湘水碧,一声风角夕阳低。

意思解释

行次汉上

作者: 贾岛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习家池沼草萋萋,岚树光中信马蹄。
汉主庙前湘水碧,一声风角夕阳低。


白话文翻译:

在习家池塘边,草木繁茂,生机盎然,微风拂过,树影摇曳,我骑马信步而行。汉朝的庙宇前,湘水碧波荡漾,耳边响起风中的角声,夕阳缓缓落下。


注释:

  • 习家池沼: 指习家附近的池塘和沼泽,表明环境的自然美。
  • 草萋萋: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 岚树光中: 描述风中的树影,暗示自然的宁静。
  • 汉主庙: 汉朝的庙宇,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湘水: 指湘江,流淌在庙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风角: 风中的乐声,可能是角声,代表着一种悠远的情感。
  • 夕阳低: 夕阳西下,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典故解析:

  • 汉主庙: 这个庙宇是为汉朝的皇帝修建,象征着对历史的敬仰。
  • 湘水: 湘水流经的地方与屈原等历史人物相关,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典雅的语言著称,尤其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隐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贾岛游历汉上之际,诗人借自然景物抒发心中情感,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行次汉上》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首句“习家池沼草萋萋”,以生机勃勃的草木描绘出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岚树光中信马蹄”,通过对光影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骑行状态,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转折之后,诗人将视角转向更深远的历史背景,“汉主庙前湘水碧”,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结合,表现出对古代汉朝的怀念与敬仰。最后一句“一声风角夕阳低”,用声音和光影的结合,勾勒出一种苍凉的美,似乎暗示着历史的流逝与无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历史之思,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习家池沼草萋萋: 描绘自然环境,展现生机。
    • 岚树光中信马蹄: 表达诗人悠闲自得的骑行状态。
    • 汉主庙前湘水碧: 结合历史与自然,寄托对汉朝的追忆。
    • 一声风角夕阳低: 用声音与光影传达时间的流逝,增添情感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草萋萋”比喻生命的活力。
    • 拟人: “信马蹄”赋予马以情感,使场景更生动。
    • 对仗: 形式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池沼: 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美好。
  • 岚树: 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湘水: 文化象征,连接历史与现实。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贾岛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水是指哪个河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湘水
    D. 淮河

  3. “夕阳低”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欢乐
    C. 苍凉与无情
    D. 激动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贾岛与王维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自然风格,但贾岛更关注历史的沉淀,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贾岛诗文集》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贾岛的《行次汉上》,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