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沈瀛(宋代)
荷公临止。宾客惯看儿亦喜。
歌雅歌风。通鉴通书又史通。
欲相酹酒。瓦缶田家羞出寿。
甚欲舟何。愧没瑶觞玉斝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荷花盛开的场景,诗人描绘了宾客们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好的时光。大家习惯于观看这美丽的景色,心情愉悦。诗人感慨于古书的浩繁和历史的深远,想要与朋友共同饮酒,却因自己生活的简朴而感到羞愧,仿佛自己无以为继,无法与之相配。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公:指荷花,象征清纯与美丽。
- 临止:停留、驻足。
- 宾客:来访的客人。
- 歌雅歌风:优雅的歌曲。
- 通鉴通书:历史书籍,指代古籍、典籍。
- 酹酒:倒酒。
- 瓦缶:形容粗糙的器皿,暗示生活的贫困。
- 田家:指农村的家庭。
- 瑶觞:美玉制成的酒杯,象征奢华与高雅。
- 玉斝:玉制的酒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荷花的意象,可以联想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清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瀛,宋代词人,以婉约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一个温暖的夏日,诗人受到荷花盛开时节的启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展示了沈瀛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情感。诗开头通过“荷公临止”引入了自然景象,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接着,诗人描绘了宾客们在这个环境中欢聚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歌雅歌风”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聚会的高雅与愉悦。紧接着,诗人提到“通鉴通书又史通”,引入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厚重,暗示着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欢愉,还有对历史的思考与追溯。
然而,诗人很快转入自我反省,表达了对自身生活的无奈和羞愧。“瓦缶田家羞出寿”显示了他生活的简朴,与豪华的酒席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愧没瑶觞玉斝多”更是将这份羞愧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力。
整首词在优美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典雅与质朴的融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公临止”:描绘荷花的美景,暗示自然的宁静。
- “宾客惯看儿亦喜”:宾客们习惯于欣赏美景,心情愉悦。
- “歌雅歌风”:抒发出高雅的音乐氛围。
- “通鉴通书又史通”:引出历史的深厚,思考人类的智慧。
- “欲相酹酒”:表达渴望与朋友共饮的愿望。
- “瓦缶田家羞出寿”:自愧生活简朴,无法与豪华的宴席相匹配。
- “甚欲舟何”: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 “愧没瑶觞玉斝多”:对奢华生活的向往与自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美好的生活,象征纯洁与宁静。
- 对仗:词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荷花的描写赋予其人性,增强情感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自我处境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清纯、正直与美好。
- 宾客:代表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 瓦缶:象征生活的贫困与粗糙。
- 瑶觞、玉斝:象征奢华与高雅的生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视为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荷公”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诗人
B. 荷花
C. 一位神仙 -
诗人感到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A. 他没有朋友
B. 生活贫困
C. 不会唱歌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对历史的思考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情感的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诗词对比
沈瀛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作品相似,都在描绘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但沈瀛更强调对历史的思考与生活的反省,而李清照则更多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沈瀛诗文集》
以上信息提供了对《减字木兰花》的全面分析与理解,帮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这首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