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时间: 2025-01-10 22:32:45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白话文翻译:

在沙滩上停泊的小船,依稀可见石滩上明亮的月光。
春风起时,灯火摇曳不定,江面上传来夜雨的低鸣。
清晨的钟声在潮湿的云外响起,仿佛胜地的石堂被烟雾笼罩。
轻轻地摇橹,轻鸥在水面飞翔,心中感到凄凉,不禁想起你是多么贤良。

注释:

  • 依沙:依靠沙滩,指船停靠在沙滩上休息。
  • 宿舸:停泊的船只。
  • 石濑:石滩,江边的石头滩涂。
  • 月娟娟:形容月光皎洁、明亮。
  • 风起春灯乱:春天的风起,灯光在风中摇动。
  • 江鸣夜雨悬:江水在夜雨中的低鸣声,似乎悬挂在空中。
  • 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在潮湿的云外回响。
  • 胜地石堂烟:美丽的地方,石头的堂宇被烟雾笼罩。
  • 柔橹:轻柔的划船动作。
  • 轻鸥:轻巧的海鸥。
  • 含凄:心中感到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著称,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夔州时,彼时他正经历家国破碎、流离失所的困境,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是一首描绘江南夜雨的抒情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与惆怅。首句“依沙宿舸船”描绘了船只在沙滩上的安静停靠,构建了一个静谧的夜景。接着“石濑月娟娟”则以皎洁的月光映衬出江边的清幽,诗人在此刻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随着诗情的发展,春风起时的灯光摇曳、江面夜雨的声音,都表现出一种变幻不定的情境,仿佛在暗示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诗的后半部分,晨钟的湿声与石堂的烟雾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是在诗人的梦境与现实之间徘徊。

最后一句“含凄觉汝贤”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对王十二判官的思念与钦佩,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凄凉。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构成,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依沙宿舸船:船靠在沙滩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石濑月娟娟:描绘了石滩上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夜晚的美景。
  • 风起春灯乱:春风的到来使得灯光摇曳不定,象征了生活的变幻。
  • 江鸣夜雨悬:夜雨中的江面声响,如同忧伤的低语。
  • 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在湿润的云外传来,增添了诗的清新感。
  • 胜地石堂烟:美丽的地方被烟雾笼罩,似乎在隐喻人生的迷惘。
  • 柔橹轻鸥外:轻轻摇动船桨,外面飞翔的海鸥,表现出一种自由的心境。
  • 含凄觉汝贤:在凄凉中,感受到对朋友的钦佩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情相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夜雨的声音被形容为“鸣”,生动形象。
  • 对仗:如“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美丽自然中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杜甫深刻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滩:象征安静与宁谧,代表诗人内心的渴望。
  • 月光:象征希望与美好,反映诗人的情感寄托。
  • 春风: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变化,暗示生活的不确定。
  • 晨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烟雾:象征迷惘与不确定性,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依沙宿舸船”中的“宿”字,意味着什么? A. 停泊
    B. 旅行
    C. 漂流

  2. 诗中提到的“晨钟”主要是指什么? A. 早晨的风
    B. 清晨的钟声
    C. 夜晚的铃声

  3. 诗人对王十二判官的情感是什么? A. 愤怒
    B. 思念与钦佩
    C. 嫉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头》:同样描绘夜晚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现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常常相互映衬,杜甫注重现实与社会,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虽有不同风格,但同样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