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
时间: 2025-01-10 13:4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
作者: 卢挚 〔元代〕
诗成雪岭,画里见岷峨。
浮锦水,历滟滪,灭坡陀。
汇江沱。唤醒高唐残梦,
动奇思,闻巴唱,观楚舞,
邀宋玉,访巫娥。
拟赋招魂九辩,空目断云树烟萝。
渺湘灵不见,木落洞庭波。
抚卷长哦。重摩娑。
问南楼月,痴老子,
兴不浅,意如何。
千载后,多少恨,付渔蓑。
醉时歌。日暮天门远,
愁欲滴,两青蛾。
曾一舸。奇绝处,半经过。
万古金焦伟观,鲸鳌背,
尽意婆娑。更乘槎欲就,
织女看飞梭。
直到银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诗人在雪山之上,欣赏到画中壮阔的岷山。而流水如锦,滟滪波光,仿佛将坡陀的影子都融化了。江水汇聚,唤醒了高唐的残梦,激发了诗人的奇思妙想。他听到巴蜀的歌声,看到楚地的舞蹈,邀请宋玉与巫娥共聚。诗人欲赋《招魂九辩》,却只能空望云树,烟萝萦绕。湘灵隐没,洞庭湖水波动,抚卷长吟,反复摩挲。诗人询问南楼的明月,痴情于老子的哲思,心中情感如何?千年之后,多少遗恨都归于渔夫的蓑衣。醉酒时歌唱,日暮时天门遥远,愁绪欲滴,青蛾双眼。曾经一叶小舟,奇绝之处半路经过,万古金石的壮观,如鲸鱼与鳌背,尽情舞动。更欲乘着木筏,去看织女的飞梭,直到银河的彼端。
注释
- 雪岭:指高山上的雪景,象征壮丽。
- 岷峨:岷山的高峻景象。
- 浮锦水,历滟滪:水波如锦,流动的滟滪湖面。
- 高唐:古代传说中的地方,象征梦境。
- 宋玉、巫娥: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和神话中的女神,代表文化与美。
- 湘灵:指湘江的灵魂,代表江南的美丽。
- 日暮天门远:日落时天门山显得更遥远,增添了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挚,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在表现自然风光的同时,常融入历史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欣赏了万里江山的图画后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画作的联想,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是一首构思精巧、情感丰富的作品。诗人在描绘壮丽山河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情感。开篇即以“雪岭”引入,构筑了一个高远的意境,接着通过“浮锦水,历滟滪”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水的柔美与流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人物与神话,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的深厚敬意,也暗示了诗人与历史的对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多描绘自然景观,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从外在景物到内心情感的转变。最后的“直到银河”不仅仅是空间的延展,更是时间的升华,象征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成雪岭”:诗中构思如雪山般高远。
- “画里见岷峨”:在画中看到了岷山的雄伟。
- “浮锦水,历滟滪,灭坡陀”:水面波光粼粼,似锦绣般美丽。
- “唤醒高唐残梦”:唤起了对往昔美好梦境的追忆。
- “动奇思”:激发了诗人的奇思妙想。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浮锦水”形象地描绘了水的美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人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雪岭:象征着高洁与纯净,代表诗人的理想境界。
- 画里见岷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 浮锦水:用以表现水的美丽,象征柔性与流动。
- 高唐梦:象征着对理想与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唐”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梦境
- B. 高山
- C. 大海
-
诗人对“南楼月”的询问反映了哪种情感?
- A. 兴奋
- B. 迷茫
- C. 愁苦
-
诗中的“日暮天门远”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亲近
- B. 遥远与孤独
- C. 热闹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江南春景与月夜的美丽,情感细腻。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庐山的雄伟与诗人豪情。
诗词对比:
- 卢挚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卢挚更注重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传承,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