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10月18日京师大风
作者: 王引
辟易西风,长街槐碎蹂青胆。
夏衣萎茧。鸦外重关掩。
一币孤城,反转铅华面。
惊秋换。雾情霾感,待拭红尘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在大风天气中,京城的景象。西风呼啸,长街上的槐树被狂风吹得枝叶纷飞,如同青色的胆汁被踩踏一般。夏天的衣服已经显得萎缩,仿佛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季节。乌鸦在重重关口外掩藏,仿佛在警惕着什么。一枚孤独的币在空旷的城池中翻转着,映出铅华的面目。秋天的惊醒让一切都在变化,雾霾笼罩,心情沉重,仿佛要擦拭那被红尘污染的双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辟易:避开、躲避。
- 槐碎:槐树的叶子被风吹散。
- 青胆:比喻青色的东西,被踩踏。
- 夏衣萎茧:夏天的衣服显得不再合适,像是萎缩的蚕茧。
- 鸦:乌鸦,象征着哀伤或阴暗。
- 孤城:孤单的城市,象征着孤独或寂寞。
- 铅华:指虚假的华丽。
- 惊秋换:秋天的突然到来。
- 雾情霾感:形容雾霾带来的沉重心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词虽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语言的运用和意象的构建,反映了古代诗词中对自然变化和人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引,现代诗人,擅长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情感与景象。其作品常反映社会变迁以及个人内心的感受,风格独特而富有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大风天气的十月,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王引的《点绛唇》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开篇,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动感的秋日场景。西风的呼啸和长街上槐树的凋零,构成了诗的第一层意象,传达出一种惆怅的氛围。夏衣的萎缩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人生的无常,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诗人用“鸦外重关掩”描绘出一种孤独与警惕的情境,乌鸦在重重关口的隐藏,仿佛在传达不安和忧虑的情绪。而“一币孤城”的意象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孤独感,孤城中的一枚币,既象征着孤独的自我,也隐喻着对于社会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以“惊秋换”和“雾情霾感”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秋季的突然到来的震惊与无奈,还有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反思。诗人在描绘外在自然的同时,不断流露出内心的感受,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种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意象构成了王引诗歌的独特魅力,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辟易西风:避开西风,暗示着对自然环境的无奈与反抗。
- 长街槐碎蹂青胆:长街上的槐树被风吹得四散,隐喻生命的脆弱。
- 夏衣萎茧:夏天的衣服不再合适,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鸦外重关掩:乌鸦在重重关口外隐蔽,象征着对危险的警觉。
- 一币孤城:孤单的城市中,一枚币的翻转象征着孤独和无奈。
- 反转铅华面:铅华的面目被翻转,暗示真实与虚假的对比。
- 惊秋换: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惊讶,暗示生命的变迁。
- 雾情霾感:雾霾带来的沉重心情,反映内心的压抑与复杂。
- 待拭红尘眼:期待能擦拭清楚心灵的尘埃,象征希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夏衣萎茧”,通过比喻增强了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 对仗:如“惊秋换,雾情霾感”,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季节变迁和个人情感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孤独、无奈与期望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不安。
- 槐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乌鸦:暗示着忧虑与警惕。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
- 雾霾:反映内心的沉重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夏衣萎茧”是为了表达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季节的变迁
C. 衣服的破损 -
“鸦外重关掩”中“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象征孤独
C. 两者皆是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伤感
C. 冷漠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描绘秋天的忧伤与思考。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表达思念故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引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共同点: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深思。
- 不同点:王引侧重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独,李清照更强调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词选》
- 《王引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