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苑观双竹》
时间: 2025-01-11 01:4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苑观双竹
作者: 胡宿 〔宋代〕
瑞植昭天产,祥枝感帝临。
均承元化力,同抱岁寒心。
异禀笙箫质,全包律吕音。
孤根皆出地,劲节约成林。
蒙润非烟近,含滋御水深。
风前交吐籁,月底互翻阴。
秋实思威凤,春条宿绮禽。
留观停翠葆,托赏集华簪。
苍震犹乘卦,商岩近作霖。
天支从此茂,长覆玉山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双竹的生长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吉祥的向往。竹子是瑞祥的植物,象征着天意的降临,枝叶茂盛,承载着元气,具有与寒冬相伴的坚韧性格。竹子各具风韵,如笙箫般的音乐,包罗万象。孤立的根系深入土壤,坚韧的节干聚成一片林海。竹子接受着润泽,滋养深厚。风中轻声细语,月下的影子交错。秋天结实的竹子引人思念威凤,春天的嫩条吸引绮丽的鸟儿。作者驻足观赏,停留在翠绿的竹丛中,品味自然的景致。苍劲的竹子如同占卜的卦象,商山的氛围带来细雨。未来的天赋将会更加繁茂,长久庇护着如玉的山峦。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植:瑞祥的植物,指竹子。
- 元化:指自然界的生化力量,象征竹子的生长。
- 笙箫:乐器,象征竹子发出的声音。
- 劲节:指竹子的坚韧的节。
- 蒙润:接受滋润,形容竹子生长环境的湿润。
- 御水:形容竹子吸收水分的能力。
- 交吐籁:指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威凤:象征高洁的鸟,表示竹子所吸引的美丽事物。
典故解析:
- 威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 商岩:古代名山,常与雨水、丰沛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宿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蕴含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后苑竹子的观察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反映了宋代人们对自然的重视和对吉祥象征的追求。
诗歌鉴赏
《后苑观双竹》以竹子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力。整首诗采用典雅的语言,描绘了双竹的生长过程及其带来的美好感受。诗中通过“瑞植”、“祥枝”等意象,赋予竹子神圣的色彩,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竹子坚韧而不屈的特性,恰如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高洁、清雅的理想。诗的最后几句,展现出竹子与山水的和谐共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瑞植昭天产:竹子是吉祥的植物,象征着天赋的恩泽。
- 祥枝感帝临:竹子的枝叶向上,象征着对天帝的感恩。
- 均承元化力:竹子共同接受自然界的生化力量。
- 同抱岁寒心:竹子在寒冷的岁月中仍然坚韧不拔。
- 异禀笙箫质:竹子各具不同的风韵,如同乐器所发出的音乐。
- 全包律吕音:竹子包罗万象,发出的声音如同音乐的节拍。
- 孤根皆出地:竹子的根系深入土壤,展现其扎根之深。
- 劲节约成林:坚韧的节干汇聚成片竹林。
- 蒙润非烟近:竹子受到的滋润并非远方的烟雾,而是实实在在的雨水。
- 含滋御水深:竹子吸收水分,生长环境湿润深厚。
- 风前交吐籁:在风中,竹子轻声发出悦耳的声音。
- 月底互翻阴:月光下,竹子的影子交错变化。
- 秋实思威凤:秋天竹子结实,让人思念那高洁的威凤。
- 春条宿绮禽:春天新生的竹条招引了美丽的鸟儿栖息。
- 留观停翠葆:停下来欣赏这片翠绿的竹林。
- 托赏集华簪: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欣赏。
- 苍震犹乘卦:苍劲的竹子如同占卜的卦象,象征着未来。
- 商岩近作霖:商山的细雨带来丰沛的滋润。
- 天支从此茂:未来将更加繁茂,象征着希望。
- 长覆玉山岑:长久地庇护如玉般的山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乐器,形象地表现其声音的美妙。
- 拟人:赋予竹子感情与品质,如坚韧、包容等。
- 对仗:整首诗中许多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吉祥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美好的品质。
- 秋实:象征成熟与丰收。
- 春条:象征生机与希望。
- 苍震:象征厚重与力量。
- 商岩:象征自然力量的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竹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坚韧与高洁
B. 脆弱与无助
C. 暴力与冲突 -
诗中提到的“威凤”象征什么? A. 低贱
B. 高洁
C. 平凡 -
诗中如何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 A. 阴暗潮湿
B. 明亮干燥
C. 湿润深厚
答案: 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 郑板桥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赠汪伦》 — 李白
诗词对比:
- 胡宿《后苑观双竹》与郑板桥《竹石》:两首诗都以竹子为主题,但胡宿更注重竹子的生长与自然环境,而郑板桥则更多地表现竹子的坚韧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