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1-11 14:13:04意思解释
满庭芳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见人错失,动我心肠。交予怎不悲伤。思想燃指然臂,顶上然香。假饶投崖喂虎,尽舍身拚命非常。争知得,有些儿妙理,别是嘉祥。清静无为鼎内,觉心中真火,下降肾堂。肾水化为真气,气结红霜。常常熏蒸四大,便玲珑响喨玎珰。神光灿,得携云,归去蓬庄。
白话文翻译:
看到他人失去,内心不禁为之动容。交付于情感,怎能不感到悲伤?思想如同燃烧的火焰,直抵心头,脑海中香气四溢。即便是投身悬崖喂养猛虎,也愿意全力以赴,表现出非凡的勇气。谁能知道其中的妙理,实在别有一番喜悦。心境清静无为,如同鼎中的火焰,体会内心的真火,从而降落至肾堂。肾中的水化作真气,气息凝结成红霜。常常熏蒸四大元素,便能发出玲珑的响声。神光灿烂,可以携云而归,回到蓬莱仙境。
注释:
- 错失: 指失去,错过的机会或人。
- 悲伤: 由失去而产生的痛苦情感。
- 思想燃指然臂: 意思为思想如火焰般燃烧,影响到身体的感觉。
- 肾堂: 指中医理论中与生命活动相关的部位,象征生命之源。
- 真气: 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
- 玲珑响喨玎珰: 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常用来形容美妙的音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马钰的一首抒情诗,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由“见人错失”引入,表达了对他人失去的同情和内心的共鸣,展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接着,通过“思想燃指然臂”的描写,诗人将思想与情感的燃烧比作火焰,强调内心的激荡和热烈。此时,“假饶投崖喂虎”展现出一种不怕牺牲的勇气,显示了对生命的执着与追求。
其次,诗中提到的“清静无为鼎内”体现了道家思想,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无为而治的智慧。中医元素的引入则让整首诗更具哲理性,通过“肾水化为真气”的描述,暗示生命的轮回与转化。最后,诗人以“神光灿,得携云,归去蓬庄”结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内心的追求,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见人错失,动我心肠:目睹他人遭遇不幸,心中不免感伤。
- 交予怎不悲伤:将情感寄托于他人,难免感到悲痛。
- 思想燃指然臂:思想激荡如火,影响到身体的感受。
- 顶上然香:脑海中弥漫着香气,象征思维的活跃。
- 假饶投崖喂虎:即使冒险投身于绝境,也要竭尽全力。
- 争知得,有些儿妙理: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实在是难得的智慧。
- 清静无为鼎内:心境如同鼎中火焰,宁静而自然。
- 觉心中真火:意识到内心深处的真实力量。
- 下降肾堂:回归生命的本源。
- 肾水化为真气:生命的能量不断转化。
- 常常熏蒸四大:常常滋养身体的四大元素。
- 便玲珑响喨玎珰:产生悦耳的声响,象征生命的和谐美好。
- 神光灿,得携云:内心光明,能够化身云彩,遨游天地。
- 归去蓬庄:向往理想的仙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 “思想燃指然臂”将思想比作火焰,生动形象。
- 拟人: “肾水化为真气”,赋予自然元素以生命。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的内心世界与生命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火: 象征激情与思想的激荡。
- 肾: 代表生命之源,暗示内在的能量与活力。
- 云: 象征自由与超脱,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玲珑声: 表达生命的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见人错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伤心
C. indifferent
D. 愤怒 -
“清静无为鼎内”的意境主要强调了什么?
A. 外在环境
B. 内心的宁静
C. 追求物质
D. 社会责任 -
“神光灿,得携云”象征了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内心的光明与理想
C. 对他人的关心
D. 封闭自我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 《登高》 杜甫:探讨人生的感慨与理想。
诗词对比:
- 马钰《满庭芳》与李白《将进酒》:两者皆在探讨生命的价值与理想,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后者则强调及时行乐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医与诗词的结合》
- 《道家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