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

时间: 2025-02-04 15:28:56

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

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

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

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

白话文翻译:

五鼎之事并不困难,我的生命应与道理相连。天高地阔,日落总是容易,古今之间,真正闲暇的人少之又少。靖节早早辞去了彭泽县的职务,子陵则在富春山安度晚年。当时如果为了虚名而追求,未必能在世间留下名声。

注释:

  • 五鼎:指古代的五个鼎,象征权力和地位。
  • 封事:指封官、做事。
  • 靖节:指阮籍,字嗣宗,号靖节,古人隐士。
  • 彭泽县:地名,阮籍曾在此任职。
  • 子陵:指阮咸,阮籍的好友,后世称为“子陵”,意指隐逸之人。
  • 富春山:地名,阮咸晚年隐居之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宋自逊,宋代诗人,生平多隐逸,作品以感慨人生、追求道理为主,重视内心的宁静。
  •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一个对隐逸生活的思考时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道理的向往,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观察和自我认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和对道的追求。开头两句提到“五鼎生封事不难”,显示出权力和地位的易得,但紧接着“此身当与道相关”,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与道理的结合。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对世俗成就的看淡,而更重视内心的道德修养与哲理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在时间的流逝中,真正的闲暇与宁静是多么难得。通过提到靖节和子陵的隐逸生活,诗人呈现了理想中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最后一句则是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强调了虚名的无用,真正的名声并不在于外在的表现,而在于内心的真实追求。整首诗充满哲理,既有对个人选择的深思熟虑,也有对时代的批判和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鼎生封事不难:指权力和地位的获取并不困难。
    • 此身当与道相关: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与道理的结合。
    • 天高地下日易晚:自然界的变化,人生短暂。
    • 古往今来人少闲:历史上真正闲暇的人少之又少。
    • 靖节早辞彭泽县:提到阮籍辞去官职,选择隐逸。
    • 子陵终老富春山:阮咸在富春山安度晚年,隐居生活。
    • 当时若为虚名起:如果当初为了虚名而追求。
    • 未必有名留世间:最终未必能留下名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高地下”和“古往今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五鼎代表权力,隐喻世俗的追求与内心的道理。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和道理的重要性,批判了世俗的名利观。

意象分析:

  • 五鼎:象征权力与名利,反映人们对地位的追求。
  • 富春山: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代表宁静与和谐。
  • 日易晚: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鼎生封事不难中,“五鼎”象征什么?

    • A. 权力与地位
    • B. 自然景观
    • C. 个人修养
  2. 靖节早辞彭泽县提到的靖节是谁?

    • A. 阮籍
    • B. 李白
    • C.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子陵”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

    • A. 追求名利
    • B. 隐居生活
    • C. 游历四方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思想。
  • 《闲情偶寄》:李清照对隐逸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 vs 《隐逸》:两者都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自然的田园生活,而宋自逊则更关注内心的道德追求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宋代诗人的多篇作品。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