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里谁无彩笔,
暗中别有朱衣。
苏二得援失荐,
欧九黜几取煇。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谁不曾拥有五彩的笔,
暗中另有一位身穿红衣的官员。
苏轼得到了帮助而失去了推荐,
欧阳修几次被贬却仍能光辉照人。
注释:
- 梦里:指在梦境中,意味着幻想或理想的境界。
- 彩笔:指绘画或书写的工具,象征才华和创作能力。
- 朱衣:指红色的衣服,象征官位或权势。
- 苏二:指苏轼,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援失荐:指得到帮助却失去推荐的机会。
- 欧九:指欧阳修,同样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黜:指被贬,失去官职。
- 煇:意为光辉,象征才华和成就。
典故解析:
- 苏轼和欧阳修:两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均曾因政治原因而遭贬,但他们的文学成就依然光辉灿烂,影响深远。
- 朱衣:在古代,红衣常常与权力和荣耀相联系,暗示了背后深厚的关系和支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尤以诗歌和词作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情感,风格清丽而沉稳。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文人遭贬之时,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人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文人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矛盾。开篇以“梦里谁无彩笔”引入,表达了文人对创作自由的向往与理想,梦境中的彩笔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力。然而,紧接着的“暗中别有朱衣”,则将现实的权力关系揭示出来,暗示在文学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接下来的两句则具体提到苏轼与欧阳修,展示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的挫折,尽管经历了失落与贬斥,但他们的才华仍然光辉照人。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处境,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里谁无彩笔:在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创作能力。
- 暗中别有朱衣:然而现实中却有权力的干扰和影响。
- 苏二得援失荐:苏轼在生涯中得到支持,但却失去了被推荐的机会。
- 欧九黜几取煇:欧阳修虽然屡遭贬斥,但他的才华依然耀眼。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立,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通过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厚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表现了对才华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彩笔:象征才华与创作自由,寄托了诗人的理想。
- 朱衣: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 苏轼与欧阳修:代表了追求理想的文人,他们的遭遇令人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梦里谁无彩笔”中的“彩笔”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创作能力
c) 财富 -
诗中提到的“朱衣”指代什么? a) 文人的衣服
b) 官员的象征
c) 传统服饰 -
苏轼和欧阳修分别是什么身份? a) 商人
b) 文人
c) 农民
答案:
- b) 创作能力
- b) 官员的象征
- b) 文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沉郁,后者则更为昂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