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和王枢密三首》

时间: 2025-01-11 01:45:31

稍陪酬唱与荣观,声并琳琅和八銮。

可但文华迎日丽,自然符采照人寒。

笑谈殊喜亲犀麈,接侍终惭戴鹖冠。

公等雍容瑚琏器,骞腾行见近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节和王枢密三首
作者:曹勋 〔宋代〕

稍陪酬唱与荣观,
声并琳琅和八銮。
可但文华迎日丽,
自然符采照人寒。
笑谈殊喜亲犀麈,
接侍终惭戴鹖冠。
公等雍容瑚琏器,
骞腾行见近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与王枢密的交流与友谊。开头提到与荣观的唱和,音乐声如同美玉般响亮,和八音合奏一样动听。接着提到文采如阳光普照,犹如光辉照耀着人们。随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欢笑谈话的愉悦,但也感到自己还未达到高贵的地位,心中有些惭愧。最后,诗人赞美了公等的雍容大度,仿佛器物华美,展翅飞腾,朝着长安而去。


注释

  • 酬唱:互相唱和、作对。
  • 琳琅:美玉,形容声音美妙。
  • 八銮:古代乐器,指音乐的和谐。
  • 文华:文采和气质。
  • 符采:指人的气质和修养。
  • 犀麈:指一种高贵的物品,象征地位。
  • 鹖冠:古代一种冠帽,象征高贵。
  • 瑚琏器:比喻雍容华贵的器物。
  • 骞腾:高飞,形容志向远大。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权力。
  • 鹖冠:源自《左传》,指高贵和尊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和咏怀诗,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与王枢密的交流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自身地位的自省,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王枢密之间的交流。开篇即以“稍陪酬唱与荣观”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音乐才华的赞美。诗中“声并琳琅和八銮”的比喻,生动地将音乐的美好与古代的乐器相结合,表达了和谐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句子里,诗人提到“可但文华迎日丽”,说明文采与气质是诗人与友人交往中的重要因素,反映了诗人对艺术与修养的追求。然而,诗人也自觉“终惭戴鹖冠”,表达了对自身地位的反思与谦逊,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自省态度。结尾的“骞腾行见近长安”则是对未来的向往,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稍陪酬唱与荣观:与荣观互相唱和,略微陪伴。
  2. 声并琳琅和八銮:声音如美玉一般和谐悦耳,与乐曲相伴。
  3. 可但文华迎日丽:但愿文采如阳光般灿烂。
  4. 自然符采照人寒:自然气质却使人感觉冷清。
  5. 笑谈殊喜亲犀麈:欢笑交谈令人喜悦,如同高贵的犀角。
  6. 接侍终惭戴鹖冠:陪伴侍奉中感到惭愧,戴上高贵的冠冕。
  7. 公等雍容瑚琏器:你们的雍容大度如瑚琏般华美。
  8. 骞腾行见近长安:展翅高飞,向着长安进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声并琳琅”,用美玉比喻声音。
  • 对仗:如“笑谈殊喜”和“接侍终惭”,形成对比。
  • 拟人:文华、符采被赋予了人的特质。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友谊与自省,传递出对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地位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琳琅:象征美好与和谐。
  • 文华:代表文化修养。
  • 犀麈:象征高贵与尊荣。
  • 鹖冠:暗示社会地位。
  • 瑚琏器:象征雍容华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声并琳琅和八銮”中的“琳琅”指什么?

    • A. 美玉
    • B. 音乐
    • C. 诗词
  2. 诗中提到的“鹖冠”象征什么?

    • A. 地位
    • B. 财富
    • C. 友谊
  3. 诗人对自身地位的态度是?

    • A. 自满
    • B. 自省
    • C. 自信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曹勋的《持节和王枢密三首》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对友谊的珍视,但李白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之情,而曹勋则强调交流与自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