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笛令·宝犀未解心先透》

时间: 2025-01-10 22:54:32

宝犀未解心先透。

恼杀人、远山微皱。

意淡言疏情最厚。

枉教作、著行官柳。

小雨勒花时候。

抱琵琶、为谁清瘦。

翡翠金笼思珍偶。

忽拚与、山鸡僝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犀未解心先透。恼杀人远山微皱。意淡言疏情最厚。枉教作著行官柳。小雨勒花时候。抱琵琶为谁清瘦。翡翠金笼思珍偶。忽拚与山鸡僝僽。

白话文翻译:

宝犀未解,内心情感却已经流露。那远山的微皱让人心烦意乱。虽然语言淡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白白地让行官柳成了我的牵挂。在小雨轻拂花瓣的时节,我抱着琵琶,不知是为谁而清瘦。翡翠笼中的鸟儿,思念着心爱的伴侣。忽然之间,竟与山鸡相斗。

注释:

  • 宝犀:指一种珍贵的物品或象征,可能暗指情感深邃。
  • 远山微皱:形容远处的山峦因心情而显得波动。
  • 意淡言疏:意指虽然话语不多但情感却很深厚。
  • 行官柳:柳树,常象征离别与思念。
  • 勒花:小雨轻拂的样子。
  • 琵琶:乐器,象征情感的寄托。
  • 翡翠金笼:描绘珍贵而受限制的状态。
  • 僝僽:喧闹,暗示与山鸡的争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鼓笛令·宝犀未解心先透》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于情感的深邃理解。这首词可能是在他经历了人生种种波折后,情感愈加复杂和浓烈的表现。

诗歌鉴赏:

这首《鼓笛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情感的思考与感受。开篇“宝犀未解心先透”,即点明了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尽管外在的表达不够明显,但内心的情感却已悄然流露。接着“恼杀人远山微皱”,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烦恼。中间部分“意淡言疏情最厚”,以对比手法强调情感深厚,却又不愿意轻易表露,显得更加婉转和复杂。

整首词中,琵琶的意象贯穿始终,象征着孤独和思念,诗人通过“抱琵琶为谁清瘦”来表达对失去的渴望和对爱的追思。最后一句“忽拚与山鸡僝僽”,则是对内心情感的激烈反应,表明了对情感的坚持与斗争。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犀未解心先透: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已显露。
  2. 恼杀人远山微皱:远山的波动暗示内心的烦恼。
  3. 意淡言疏情最厚:情感深厚但不愿多言。
  4. 枉教作著行官柳:因思念而对柳树产生牵挂。
  5. 小雨勒花时候:描绘在小雨中感受自然的细腻。
  6. 抱琵琶为谁清瘦:琵琶象征孤独,表达思念之情。
  7. 翡翠金笼思珍偶:象征珍贵但受限的感情。
  8. 忽拚与山鸡僝僽:情感激烈的反应,展示内心的斗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犀”比喻深厚情感。
  • 拟人:山的波动似乎与内心情感相连。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深厚情感中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在复杂的人生经历中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爱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犀:珍贵的情感。
  • 远山:思念的对象,象征距离。
  • 琵琶:孤独与情感的寄托。
  • 行官柳:牵挂与离别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宝犀未解心先透”中“宝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珍贵的情感
    C. 一种动物

  2. “抱琵琶为谁清瘦”中的琵琶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孤独与思念
    C. 财富

  3. 诗中哪一句表明了对内心情感激烈的反应? A. 远山微皱
    B. 小雨勒花时候
    C. 忽拚与山鸡僝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有相似之处。黄庭坚的《鼓笛令》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集》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