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花前月下会鸳鸯》
时间: 2025-04-27 13:0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花前月下会鸳鸯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花前月下会鸳鸯。分散两情伤。
临行祝付真意,臂间皓齿留香。
还更毒,又何妨。尽成疮。
疮儿可後,痕儿见在,见後思量。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月下,我与你如鸳鸯般相会。
离别时,心中满是伤感与惆怅。
临行时,我希望你能铭记我的真情,
在你臂间留下我洁白的牙齿的香气。
即使伤痛再深,也无所谓,
这一切都已成为伤疤。
伤疤虽然可以愈合,但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
每当看到这些痕迹,我便会思念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鸳鸯: 一种象征爱情的水鸟,常被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 皓齿: 明亮洁白的牙齿,象征美丽和青春。
- 毒: 这里指伤痛,情感上的创伤。
- 疮: 伤口,暗示情感的创伤。
典故解析:
- “花前月下”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浪漫的爱情场景。
- 鸳鸯象征着忠贞的爱情,常用于表达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抒发对爱情的思考,风格清丽而感伤。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赵长卿对爱人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惆怅,映射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追求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花前月下会鸳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伤感情绪。开篇以“花前月下”引入,营造出浪漫的氛围,诗人描绘了与爱人如鸳鸯般相会的甜蜜与温馨。接着,词中转向对离别的惆怅,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期盼和对彼此真意的祝福。诗人用“皓齿留香”形象地抓住了爱的细节,体现了对爱的渴望和执着。
然而,痛苦和伤疤的意象又使整首词增添了几分沉重。尽管“还更毒”,但诗人似乎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这些痛苦,表明即使伤痛难忍,也无妨。最后以“见後思量”收尾,留下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尽的思念,呼应了开头的浪漫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情感冲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并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常常面临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前月下会鸳鸯: 描绘了浪漫的场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分散两情伤: 表达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惆怅。
- 临行祝付真意: 在离别时,希望彼此能够珍惜真情。
- 臂间皓齿留香: 用细腻的意象表达爱的印记与美好回忆。
- 还更毒,又何妨: 面对痛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尽成疮: 暗示情感上的伤害可能难以愈合。
- 疮儿可後,痕儿见在: 伤疤虽然愈合,但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
- 见後思量: 每当看到这些痕迹,便会引发对过去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鸳鸯”比喻恩爱夫妻,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对仗: “花前月下”与“分散两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 拟人: 通过情感的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忧伤,深入探讨了爱情中的甜蜜与痛苦的交织,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 代表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月: 象征着清幽与浪漫的夜晚。
- 鸳鸯: 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 香: 代表着爱的印记与甜蜜的回忆。
- 疮: 代表着情感的创伤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鸳鸯”象征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爱情
D. 乡情 -
诗中“白齿留香”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丽
B. 真情
C. 思念
D. 伤痛 -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A. 悲伤而绝望
B. 超然而豁达
C. 冷漠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赵长卿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 二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赵长卿更侧重于离别后的痛苦,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美好回忆的追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