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薰风散雾》
时间: 2025-02-04 16:10:3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千秋岁·薰风散雾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薰风散雾。帘幕清无暑。萱草径,荷花坞。
幽香浮几席,秀色侵庭庑。微雨过,绿杨枝上珠成缕。
双燕飞还语。似庆良辰遇。酾美酒,烹肥羜。
何妨饮且醉,共作斑衣舞。人竟报,蟠桃已实君知否。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春风吹散了雾霭,帘幕下清爽无暑气。
萱草的小径,荷花的坞边,幽幽的香气飘浮在几席之间,秀丽的色彩渗透进庭院和庑廊。
微雨过后,绿杨枝上挂着如珠串般的水滴。
双燕飞来飞去,似乎在庆贺这美好的时光。
我们斟上美酒,烹制肥美的羔羊肉。
何不畅饮痛快,尽情起舞?
人们说,蟠桃已经成熟,你可知道?
注释:
- 薰风:温暖的风。
- 帘幕:指窗帘或帷幕,象征清凉的环境。
-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以象征母亲的爱。
- 荷花坞:荷花生长的地方。
- 幽香:淡雅的香气。
- 微雨:细小的雨。
- 双燕:指两只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美好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蟠桃:传说中西王母的蟠桃,象征长生不老和美好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字子道,号蓼汀,生于宋代,文学造诣深厚,擅长词,风格多变,兼具婉约与豪放。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一个春夏之交的时节,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千秋岁·薰风散雾》以春风和清晨的细雨作为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自然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清爽与小雨后的生机,给人以宁静而舒适的感觉。特别是“幽香浮几席,秀色侵庭庑”,让人感受到自然的芬芳与生命的活力。接着,双燕的归来与美酒的畅饮,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蟠桃已实君知否”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寓意着幸福的来临。
整首词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闲适与快乐的气氛,同时又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薰风散雾:温暖的春风驱散了清晨的雾气,营造出清新的气氛。
- 帘幕清无暑:窗帘下的环境清爽,没有炎热的感觉。
- 萱草径,荷花坞:描写自然美景,营造宁静的氛围。
- 幽香浮几席,秀色侵庭庑:香气弥漫,色彩绚丽,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微雨过,绿杨枝上珠成缕:细雨过后,水珠像丝线般挂在枝头,形象生动。
- 双燕飞还语:燕子回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似庆良辰遇:似乎在庆祝美好的时光。
- 酾美酒,烹肥羜:邀请朋友共饮美酒,享受美食。
- 何妨饮且醉,共作斑衣舞:畅饮共舞,体现出快乐的生活态度。
- 人竟报,蟠桃已实君知否:最后引出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成缕”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飞还语”,给自然赋予生命。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折射出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薰风: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开始。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 双燕:象征春天与归属感。
- 蟠桃:象征长寿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薰风散雾”中的“薰风”指的是什么?
- A. 寒风
- B. 温暖的风
- C. 凉风
- D. 暴风
-
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长生不老
- C. 爱情
- D. 友谊
-
诗人邀请朋友一起做什么?
- A. 策马游山
- B. 共饮美酒,起舞
- C. 写诗作画
- D. 讨论哲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千秋岁·薰风散雾》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但王之道更强调细腻的自然描写,而苏轼则更关注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