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江南。仲秋》

时间: 2025-01-24 17:56:41

江南仲秋天,驔鼻大如船。

雷是樟亭浪,苔为界石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仲秋天,驔鼻大如船。雷是樟亭浪,苔为界石钱。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仲秋时节,江水波涛汹涌,水面宽广得像船一样。雷声如同樟亭的浪潮,苔藓则像界石上的钱币。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水乡风光,风景如画。
  • 仲秋:农历八月,秋季的中间。
  • 驔鼻:指水流的波浪,形容波涛汹涌。
  • 樟亭:可能指樟树生长的地方,樟树常见于江南,象征着江南的自然环境。
  • :苔藓,生长于石头上,象征着湿润的环境。
  • 界石钱:界石上长满了苔藓,形容苔藓像钱币一样,暗指财富或物象。

典故解析:

“驔鼻”与“樟亭”均反映了江南的自然生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仲秋时节江南特有的风景与气候,展现出对故乡的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仲昌,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生活在一个繁荣的时代,社会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受到广泛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仲秋,正是江南最美的季节,诗人可能在此时游历江南,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思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江南仲秋的独特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第一句“江南仲秋天”开篇直入主题,简单明了地指明了时间和地点。接下来的“驔鼻大如船”则利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面波浪汹涌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冲击。第三句“雷是樟亭浪”通过将雷声与浪潮相比较,生动地传达出秋天时江南特有的气候特点,雷声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心中激荡情感的象征。最后一句“苔为界石钱”,则通过细腻的比喻,将苔藓比作钱币,不仅描绘了湿润环境中的生机,也似乎暗示着对财富的隐含思考,富有哲理。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江南的秋天既美丽又充满生机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仲秋天:直接点明了诗的时空背景,带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 驔鼻大如船:用夸张的手法,将波涛与船相提并论,强调了江南水乡的广阔与壮丽。
  • 雷是樟亭浪:将雷声比作浪潮,形象生动,体现出秋天的气候特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 苔为界石钱:用比喻的方式将苔藓与钱币相比较,象征着自然的富饶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雷是樟亭浪”,将自然现象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较。
  • 夸张:如“驔鼻大如船”,强调波涛的浩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展现了唐诗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仲秋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暖、富饶的土地。
  • 仲秋:代表丰收与转变的季节。
  • 波浪:象征着自然力量与生命的活力。
  • 苔藓:象征自然的细腻与持久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仲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雷是樟亭浪”中的“樟亭”可能指什么? a) 一种树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鸟

  3. “苔为界石钱”中的“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草
    c) 苔藓
    d) 一种树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春望》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沈仲昌更侧重于江南的水乡景象,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社会动荡背景下的忧国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