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
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
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遥远的广州,面对千里长城的壮丽景象,感慨国家大事的艰难与不易。在与友人讨论国家大事时,提醒他不要去斗南楼(象征着繁华与喧闹),因为那样会分心。诗中提到的“瘦露封侯骨”暗示了忠臣的辛苦与奉献,而“忠怀报国秋”则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最后一句“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则表达出对北方战事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
- 千里长城手:形容长城的雄伟,象征国家的防御。
- 如何在广州:对比遥远的长城与身处的广州,表达地理与情感的距离。
- 共谈天下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莫上斗南楼:劝诫不要去繁华热闹的地方,暗示要专心于重要事务。
- 瘦露封侯骨:形容为国捐躯的忠臣形象,表达忠诚与奉献。
- 忠怀报国秋:表达了对国家的忠心与责任感。
- 丁宁北来雁:指北方来信,表达对家国的牵挂与忧虑。
- 边信怕沉浮:表示边境的消息不稳定,忧虑国家安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纯,号复古,生于宋代,湖南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历史与现实,关心国家大事,风格沉稳而有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环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长城为引子,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壮阔的历史背景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人在广州,远离北方的战乱,心中却充满对国家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斗南楼”象征着繁华与享乐,诗人以此劝诫朋友要专心致志,不应沉迷于眼前的享乐,忽视了国家的命运。同时,“瘦露封侯骨”则传达了诗人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深切尊敬,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最后,通过“丁宁北来雁”,诗人表现出对北方战事的关心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且深沉。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长城手:形象地描绘长城的壮丽,暗示国家的坚固。
- 如何在广州:表达身处异地的感慨,感到地理与情感的隔阂。
- 共谈天下事:体现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对国家事务的共同关注。
- 莫上斗南楼:劝诫朋友要专心国家大事,不应迷失在繁华中。
- 瘦露封侯骨:对忠臣的敬仰,表达一种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 忠怀报国秋:明确表达诗人的忠诚与报国之志。
- 丁宁北来雁:象征北方的消息,传达对国家局势的关注。
- 边信怕沉浮:对边境安全的忧虑,表达出一种对国家未来的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长城”比喻国家的坚固与安全。
- 对仗:如“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长城、雁等意象传达了历史与情感的深刻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忠诚,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敬仰,以及对繁华与享乐的警醒,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历史的沉重。
- 广州:代表远离北方战乱的地理位置,形成对比。
- 斗南楼:象征繁华与享乐,提醒人们不要沉迷。
- 北来雁:象征北方的消息,代表对故乡的思念与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瘦露封侯骨”中的“封侯”指的是? A. 受封为王
B. 受封为侯
C. 受封为将
D. 受封为公 -
诗中提到的“斗南楼”象征什么? A. 忧国忧民
B. 繁华与享乐
C. 战争与和平
D. 忘记过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国破家亡的忧伤。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
- 《月下独酌》:李白的作品,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戴复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