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杂诗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01:31

抛却渔竿沧海边,拂衣来看九重天。

画阑九陌桥如月,绿影千门树似烟。

南国佳人王幼玉,中朝才子杜樊川。

紫云楼上如渑酒,孤负东风二十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抛却渔竿沧海边,
拂衣来看九重天。
画阑九陌桥如月,
绿影千门树似烟。
南国佳人王幼玉,
中朝才子杜樊川。
紫云楼上如渑酒,
孤负东风二十年。

白话文翻译

将渔竿抛弃在辽阔的海边,
轻拂衣袖,仰望九重天际。
画阑杆下,九条小路宛如明月,
绿树的影子在千门万户间如烟雾般飘渺。
南方的美人是王幼玉,
中朝的才子是杜樊川。
紫云楼上如同美酒,
却辜负了东风的二十年时光。

注释

  • 抛却:放弃,扔掉。
  • 渔竿:钓鱼用的工具,象征着渔夫的生活。
  • 九重天:古代传说中的天,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 画阑:绘有花纹的栏杆,通常指楼阁的装饰。
  • 九陌:指众多的小路。
  • 王幼玉:南国的美丽女子,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可能为虚构。
  • 杜樊川:中朝时期著名的才子,可能指代杜甫之类的文人。
  • 紫云楼:寓意高雅的地方,象征着诗酒的生活。
  • 孤负:辜负,未能实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大都杂诗四首 其一》的作者是元代的诗人,虽然具体资料较少,但元代的诗人多以游历和抒情见长,作品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沉浮后,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往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抛弃渔竿的动作,展现了诗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想法,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在描绘美景时,诗人利用“画阑九陌桥如月”这样的比喻,既描写了自然景色的柔美,又引发读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南国的美人和中朝的才子则为诗歌增添了人文情怀,表现出诗人对人间美好的渴望和追求。最后一句“孤负东风二十年”则是对过往岁月的沉重反思,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机会错失的惋惜,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抛却渔竿沧海边:诗人放下钓鱼的工具,象征着对现实生活的放弃。
  • 拂衣来看九重天:轻轻拂动衣袖,仰望高远的理想,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画阑九陌桥如月:描绘美丽的景象,桥与月形成了对比,增添了诗意。
  • 绿影千门树似烟:树影如烟,表现了景色的迷离与朦胧感。
  • 南国佳人王幼玉:提到美人,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中朝才子杜樊川:展示才子佳人的文化氛围。
  • 紫云楼上如渑酒:美酒与美景结合,寓意生活的享受。
  • 孤负东风二十年:总结过去的遗憾与失落,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桥如月”,用月亮比喻桥的美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出对时间流逝、机遇错失的感慨,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竿:象征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期待与放弃。
  • 桥、月:象征着理想和人们心目中的美好世界。
  • 南国佳人、才子:代表人间的美好与才华,增添了人文气息。
  • 紫云楼、渑酒:象征着诗酒文化,表达生活的闲适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国佳人”是谁?

    • A. 王幼玉
    • B. 杜樊川
    • C. 李白
  2.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理想的追求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自然的描写
  3. “孤负东风二十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时间的流逝和机会的错失
    • C. 对爱情的期待

答案

  1. A. 王幼玉
  2. A. 对理想的追求
  3. B. 对时间的流逝和机会的错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白的豪放与《大都杂诗》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