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生查子 其五
作者: 王千秋 〔宋代〕
原文展示:
春江波面浑,春岸芦芽嫩。
不见木兰舟,羞带骈枝杏。
轻绡揾泪痕,急雨冲花阵。
暗祷紫姑神,觅个巴陵信。
白话文翻译:
春江的水面混浊,春岸的芦苇嫩绿。
看不到木兰船,羞于与并排的杏树相伴。
轻薄的绡纱拭去泪痕,急雨冲刷着花的阵列。
暗中向紫姑神祈祷,寻求一封来自巴陵的信。
注释:
- 生查子: 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
- 春江波面: 描写春天的江水波面,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 木兰舟: 指一种船,常用于春游踏青。
- 骈枝杏: 杏树的两枝并排而生,形容春天的繁盛。
- 轻绡: 指轻薄的绸缎,常用来形容女性的衣物。
- 紫姑神: 传说中的女神,掌管女子的婚姻与情感。
- 巴陵: 地名,指今湖南岳阳,因岳阳楼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千秋,字君德,号兰亭,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诗人或因个人情感纠葛而感到忧伤,借春景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 其五》通过描绘春江春岸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头的“春江波面浑”与“春岸芦芽嫩”形成鲜明的对比,水面混浊却又生机勃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不见木兰舟,羞带骈枝杏”,表明诗人期盼的情感未能如愿,内心的羞愧与失落浮现。最后的“暗祷紫姑神,觅个巴陵信”则展现出一种无奈的祈求,反映出对爱情和归属的渴望。整首词在清新的春意中交织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孤独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不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江波面浑,春岸芦芽嫩:描绘春天的江水和岸边的嫩绿芦苇,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不见木兰舟,羞带骈枝杏:表达了诗人对木兰舟的向往及对杏树繁盛的无奈和羞愧。
- 轻绡揾泪痕,急雨冲花阵:轻纱拭去泪水,急雨冲刷花瓣,暗示着情感的波动与伤感。
- 暗祷紫姑神,觅个巴陵信:向紫姑神祈求爱情的信件,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江波面”与“春岸芦芽”形成对仗。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内心情感的复杂。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感情,使情感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求,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
意象分析:
- 春江: 代表生机与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 芦芽: 象征着生命的嫩绿与希望。
- 木兰舟: 代表着理想与追求的爱情。
- 紫姑神: 代表着对爱情的祈求与期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与爱情
- C. 家国情怀
- “轻绡揾泪痕”中的“轻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轻薄的衣物
- C. 一种饮品
- “暗祷紫姑神”中的紫姑神代表什么?
- A. 战神
- B. 爱情神
- C. 生命神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
诗词对比:
- 王千秋的《生查子 其五》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王千秋更偏向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多用内心独白的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词选》:对宋代词作进行整理与分析的书籍。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关于古典诗词的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