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杜世昌相公》

时间: 2025-02-04 16:27:00

恩浃台端礼数宽,不烦鵷笋裛宵寒。

即看裾珮趋跄缓,翻识枢衡斡运难。

剑履光迎鳌禁紫,丝纶色炫凤池丹。

好将寅亮酬天贶,早致亨衢五纬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浃台端礼数宽,不烦鵷笋裛宵寒。
即看裾珮趋跄缓,翻识枢衡斡运难。
剑履光迎鳌禁紫,丝纶色炫凤池丹。
好将寅亮酬天贶,早致亨衢五纬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杜世昌的宽厚礼仪,恩泽如同浸润的水,台上礼数宽厚,不必为那寒冷的夜晚而烦恼。只见他衣襟轻摆,步态悠然,仿佛在熟悉调度的复杂运作。剑履光辉照耀着禁宫的紫禁城,丝绸的光辉映照着凤池的红色。希望能以寅亮的功绩来回报天赐的恩惠,早日实现五纬的安定与繁荣。

注释:

  • 恩浃:恩泽如水般滋润。
  • 鵷笋:指一种鸟,象征高雅的事物。
  • 裾珮:衣襟和佩饰,代表仪态。
  • 趋跄:步态轻盈。
  • 枢衡:指调度与运作,形容事物的复杂。
  • 剑履:指穿着光辉的铠甲,象征威严。
  • 紫禁:指紫禁城,象征权力和地位。
  • 丝纶:指丝绸,象征华美。
  • 凤池:传说中凤凰栖息的池塘,象征吉祥。
  • 寅亮:指人的功绩与光辉。
  • 亨衢:指通达的道路,象征顺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舆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为主。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关注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郭舆对杜世昌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宽厚礼仪和卓越能力的钦佩。杜世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诗人希望通过此诗来反映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雅的笔触描绘了杜世昌的形象,不仅表现出对其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期待。诗的开头便以“恩浃台端”引入,彰显了杜世昌宽厚的礼数,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接着,通过“裾珮趋跄缓”描绘出杜世昌的从容与优雅,表现出他在复杂环境中应对自如的能力。

“剑履光迎鳌禁紫”则将杜世昌的威严与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象征着他的权力与成就。诗中描绘的“丝纶色炫凤池丹”不仅展现了华美的外表,更引申出对于威望与成就的追求。最后,表达了对天赐恩惠的感激与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与个人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恩浃台端礼数宽:恩泽如水般滋润,体现出宽厚的礼仪。
    • 不烦鵷笋裛宵寒:不必为寒冷的夜晚而烦恼,象征内心的安宁与自在。
    • 即看裾珮趋跄缓:描绘步态轻盈,体现出优雅。
    • 翻识枢衡斡运难:强调在复杂的局势中调度与运作的难度。
    • 剑履光迎鳌禁紫:威严的形象,象征着权力。
    • 丝纶色炫凤池丹:华美的外表,象征着成就和吉祥。
    • 好将寅亮酬天贶:愿意以个人的成就回报天赐的恩惠。
    • 早致亨衢五纬安:期望早日实现理想的繁荣与安定。
  2.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恩浃”比喻宽厚的德行,生动形象。
    • 象征:如“剑履”和“凤池”象征地位与美好愿景。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杜世昌的赞美与理想政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对宽厚礼仪和卓越成就的推崇。

意象分析:

  • 恩浃:象征着温暖和关怀。
  • 剑履:象征威严与权力。
  • 凤池:象征吉祥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恩浃”是指什么?
    A. 友谊 B. 恩泽 C. 财富

  2. “剑履光迎鳌禁紫”中的“剑履”象征着什么?
    A. 优雅 B. 威严 C. 富贵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未来的恐惧 B. 对杜世昌的赞美 C. 对人性的失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的《春望》与郭舆的《上杜世昌相公》,两者都表现了对当政者的评价,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郭舆则更侧重于个人的赞美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