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
时间: 2025-02-04 15:4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
范成大
汉家麟阁多王侯,
冠佩相望经几秋。
昼锦声名两荣耀,
惟有信州如相州。
国南门头折杨柳,
借问江津垂白叟。
住在行都四十年,
曾见归舟似公否?
人言公与赤松期,
飚车羽轮来何时?
云出云归俱是道,
苦学赤松还未妙。
君不见补陀大士海复山,
随喜却来观世间。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麟阁里有许多王侯,
他们的冠佩相互辉映,已过了多少个秋天。
白天的锦绣声名两相辉映,
唯独信州的盛名如同相州。
在国南的门头,杨柳被折断,
我借问江津的白发老者。
在这行都居住了四十年,
曾见过归舟吗,像您这样的公子?
有人说您与赤松子约定,
飞车和羽轮的日子何时才能到来?
云来云去都是大道,
我苦心学习赤松的道理,却还未能明了。
您难道没有看到补陀大士在海与山之间,
随喜而来,游览人间?
注释
- 麟阁:指汉朝的高官府邸,象征权贵。
- 王侯:指有权势的贵族。
- 信州:地名,指今江西省的信州。
- 江津:指长江的津口,借指江边的老者。
- 赤松:指赤松子,是道教的隐士,象征追求道教的高人。
- 补陀大士:指观音菩萨,象征慈悲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希文,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以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送别陈福公为契机,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
诗歌鉴赏
《画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诗中对王侯贵族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等级与名利,但转而又聚焦于信州的陈福公,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诗的开头以“汉家麟阁多王侯”引入,立即构建起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通过“昼锦声名两荣耀”引出陈公的声名,显示出他在众多权贵中的独特地位。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杨柳的折断和江边白叟的形象,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无情与流逝,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友人去向的关心。尤其是“曾见归舟似公否”,表达了对陈公未来的期许与不舍。
最后几句提到赤松子与补陀大士,象征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间浮华的冷静态度。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宇宙大道相联系的写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麟阁多王侯:描绘了汉代权贵众多的情景,暗示社会地位的差异。
- 冠佩相望经几秋:形象地展示了这些王侯之间的相互攀比,岁月流逝。
- 昼锦声名两荣耀:指出陈福公的声名与地位,二者相辅相成。
- 惟有信州如相州:表现了诗人对信州的独特情感,强调其价值。
- 国南门头折杨柳:象征离别与伤感。
- 借问江津垂白叟:引入对话,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
- 住在行都四十年:体现了诗人的经历与感慨。
- 曾见归舟似公否?:表达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 人言公与赤松期:提到赤松子,暗示理想中的追求。
- 飚车羽轮来何时?: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对比。
- 云出云归俱是道:道教哲学的体现,强调人生的无常。
- 苦学赤松还未妙:对自己追求的不足感到苦恼。
- 君不见补陀大士海复山:引入道教人物,增加了文化深度。
- 随喜却来观世间:表现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云出云归”),对仗(如“补陀大士海复山”),以及意象的运用(如杨柳、白叟等),使得诗歌富于画面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哲理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麟阁:象征权力与地位。
- 杨柳:象征离别与伤感。
- 赤松:象征追求理想与智慧。
- 补陀大士:象征慈悲与洞察世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松”是指哪位道教人物?
- A. 老子
- B. 赤松子
- C. 庄子
-
诗人对陈福公的态度是什么?
- A. 祝福
- B. 嫉妒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与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亲情与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作品与李白的作品相比,前者更注重社会现实与人际关系,后者则更加豪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的诗词研究文章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