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扰扰蜣螂不足评,
区区只逐粪丸行。
若乘饮露嘶风便,
又作人间第一清。
白话文翻译:
这只忙忙碌碌的蜣螂,实在不值得太多评议。
它不过是追逐着粪球而行。
如果它能乘着露水,嘶鸣在风中,
那它便成为世间最清爽的存在。
注释:
- 蜣螂:又称屎壳郎,是一种以粪便为食的昆虫。
- 扰扰:形容忙忙碌碌的样子。
- 区区: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意思。
- 逐:追逐、追赶。
- 粪丸:动物的粪便,蜣螂常以此为食。
- 乘:乘坐,骑上。
- 饮露:指饮用晨露。
- 嘶风:指在风中发出声音,形容蜣螂在风中自由自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蜣螂的形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微小而不起眼的事物,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不同理解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字季凌,号无为,宋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常蕴含哲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们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思考。王令通过蜣螂的形象,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蜣螂》是一首以蜣螂为主角的诗,表面上看似描绘了这一小生物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扰扰蜣螂不足评”直接指出蜣螂的微小与卑微,暗示生活中许多琐碎的事情并不值得过多关注,诗人在此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区区只逐粪丸行”,传达出蜣螂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粪丸”的低贱,而蜣螂追逐的对象则象征着人类世俗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追求。
当诗人转而提到“若乘饮露嘶风便”,蜣螂的形象发生了转变,蕴含了寻找自由与清新空气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蜣螂生活的局限性,也引发了人们对更高生活状态的向往。最后一句“又作人间第一清”,则把蜣螂与清新的自然相联系,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在这一过程中,王令通过蜣螂的微观世界,折射出人类更广阔的生存哲学与价值观,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扰扰蜣螂不足评:忙忙碌碌的蜣螂,实在不值得评议。
- 区区只逐粪丸行:它只是在追逐粪球而已,生活极为微不足道。
- 若乘饮露嘶风便:若是能够乘着露水,在风中自由鸣叫。
- 又作人间第一清:那样,它便成了世间最为清新自在的存在。
-
修辞手法:
- 对比:蜣螂的卑微与对自由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 拟人:赋予蜣螂以人类的情感与追求,使其形象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蜣螂的生活折射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的真正价值。
意象分析:
- 蜣螂:象征微小而平凡的生命,反映出社会中的一些琐碎与无意义的追逐。
- 粪丸:代表世俗生活中的低贱追求。
- 露水:象征清新与自由,暗示人们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蜣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 逐水而行
B. 逐粪丸行
C. 逐花而飞 -
诗人通过蜣螂的形象想表达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对世俗的反思
C. 对名利的追求 -
“若乘饮露嘶风便”中的“饮露”指的是什么?
A. 喝水
B. 吃食
C. 享受清新空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蜣螂》和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进行比较,前者关注微小生命的哲理思考,后者则是对豪情的表达,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