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闲步,赠张山人》
时间: 2025-01-27 03:1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江闲步,赠张山人
白居易 〔唐代〕
江景又妍和,牵愁发浩歌。
晴沙金屑色,春水麹尘波。
红簇交枝杏,青含卷叶荷。
藉莎怜软暖,憩树爱婆娑。
书信朝贤断,知音野老多。
相逢不闲语,争奈日长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江边景色愈加妩媚动人,因思念而发出的悠扬长歌。阳光照耀下的沙滩闪烁着金色的光辉,春水轻轻荡漾,似乎带着尘埃的波纹。红色的杏花交错着绽放,青色的荷叶卷起嫩叶。坐在柔软的草地上,心中怜惜着这温暖,靠在树下欣赏那摇曳的树影。书信已与朝廷的贤者断绝,能够倾诉心声的知音反而多是在乡野中的老人。相逢之际无话可聊,唯有叹息日子漫长无尽。
注释:
- 江景:江边的景色,指春天的江河风光。
- 妍和:妍丽和谐,形容景色的美丽。
- 浩歌:长声歌唱,表达诗人情感的方式。
- 晴沙:在阳光照耀下的沙滩。
- 金屑色:金色的光辉,形容沙子的颜色。
- 麹尘波:带着尘埃的波浪,描绘水面的细腻。
- 红簇交枝杏:红色的杏花密集地交织在一起。
- 藉莎怜软暖:坐在柔软的草地上,感受温暖。
- 憩树爱婆娑:依靠在树下,欣赏摇曳的树影。
- 知音:志同道合的人。
- 闲语:无关紧要的话语。
- 日长:时间漫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著称,善于描写生活及抒发情感。他的作品覆盖了多种题材,尤其是社会、政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身心俱疲、对官场失望之际,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春江闲步,赠张山人》是一首描绘春日江边美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以“江景又妍和”引出春日的美丽,给人一种清新、和谐的感觉。接着用“晴沙金屑色,春水麹尘波”描绘江水与沙滩的细腻变化,呈现出春天特有的明媚与生机。红杏和青荷的意象交替出现,形成了春天的色彩对比,表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诗中“藉莎怜软暖,憩树爱婆娑”描绘了诗人放松的状态,似乎在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接着,诗人转向个人的情感世界,感慨“书信朝贤断,知音野老多”,表达了对当年朋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相逢不闲语,争奈日长何”更是点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在生活的闲适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景又妍和:春江的景色更加妩媚和谐。
- 牵愁发浩歌:因思念而发出悠扬的歌声。
- 晴沙金屑色:阳光下的沙滩闪烁金色的光辉。
- 春水麹尘波:春水荡漾着尘埃,波光粼粼。
- 红簇交枝杏:红色的杏花交错盛开。
- 青含卷叶荷:青色的荷叶卷起嫩叶。
- 藉莎怜软暖:坐在柔软的草地上,感受温暖。
- 憩树爱婆娑:依靠在树下,欣赏摇曳的树影。
- 书信朝贤断:与朝廷的贤者断绝了书信往来。
- 知音野老多:能够倾诉的知音多是在乡间的老人。
- 相逢不闲语:相逢时无话可聊。
- 争奈日长何:然而日子漫长无尽,令人叹息。
-
修辞手法:这首诗使用了比喻(如“晴沙金屑色”)、对仗(如“红簇交枝杏,青含卷叶荷”)、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江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春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金色沙滩:代表着温暖与富饶。
- 杏花与荷叶: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繁荣与生命的纯净。
- 草地与树影:体现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闲适感。
- 书信与知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诗中“书信朝贤断”意指什么? A. 诗人忙于政务
B. 诗人与朋友失去联系
C. 诗人写信给知音
D. 诗人辞官归隐 -
诗中“藉莎怜软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官场的失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白居易《春江闲步,赠张山人》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白居易更注重生活的闲适与友谊的珍视,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崇高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