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22 08:00:59

客窗曾剪灯花弄。

谁教来去如春梦。

冷落旧梅台。

小桃相次开。

人间春易老。

只有山中好。

闲却槿花篱。

莫教溪外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客窗曾剪灯花弄。
谁教来去如春梦。
冷落旧梅台。
小桃相次开。
人间春易老。
只有山中好。
闲却槿花篱。
莫教溪外知。

白话文翻译:

在客人的窗前,我曾经剪过灯下的花。
是谁让人来去如同春梦般幻影?
旧日的梅花台已显得冷落。
小桃花一朵接一朵地绽放。
人间的春天总是容易老去。
唯有山中风景依然美好。
在槿花篱笆下闲适地逗留。
不要让溪外的人知道我的快乐。

注释:

  1. 灯花:指用灯光照耀下的花,象征夜晚的美好时光。
  2. 春梦:春天的梦,形容梦境如春天般短暂而美好。
  3. 梅台:梅花的台子,代表着旧日的美好回忆。
  4. 槿花:一种花,象征着闲适与优雅。
  5. 溪外:指溪水之外的地方,暗示外界的干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台”可以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联系起来,常有饮酒赋诗的活动,代表着诗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垓,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这首《菩萨蛮》写于诗人旅途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人生的无常。开头两句通过“剪灯花弄”传递出一种温馨的生活场景,暗示着诗人在美好的回忆中沉浸。然而,随即转入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用“来去如春梦”来形容人事的无常,喻示着生命如梦幻般易逝。接下来“冷落旧梅台”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遗憾。小桃的相继开放,既是春天的美丽象征,也隐含着人生的循环与更替。

“人间春易老”的感叹则更为深刻,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伤在此刻展露无遗。对比之下,“只有山中好”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山中宁静的生活似乎是对抗世俗纷扰的理想之地。最后提到的“闲却槿花篱”,把读者带入一幅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也流露出对外界干扰的排斥。

整首诗在轻柔的字句中蕴藏着深邃的哲思,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示了程垓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窗曾剪灯花弄: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夜晚,诗人在灯下剪花,感受到生活的惬意。
  • 谁教来去如春梦: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春梦一场,意味着人生短暂。
  • 冷落旧梅台:引出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梅台象征着过去的欢乐。
  • 小桃相次开:小桃花一朵接一朵地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人间春易老:直白地感叹春天易逝,人生如花,终究要凋零。
  • 只有山中好:转而向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山中的生活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 闲却槿花篱:描绘出闲适的生活状态,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莫教溪外知:最后一句则是对外界干扰的排斥,渴望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春梦,强调其短暂与虚幻。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美好的向往。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最终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花:象征着夜晚的温馨与美好时光。
  • 梅台:代表着旧日的美好回忆与失去的青春。
  • 小桃: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槿花:象征闲适与优雅的生活状态。
  • :象征外界的喧嚣与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灯花”象征什么? A. 夜晚的温馨
    B. 白天的阳光
    C. 花的香气
    D. 游子的思念

  2. “人间春易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生命的无奈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人最终向往的生活状态是? A. 繁华热闹的城市
    B. 宁静的山中生活
    C. 追逐名利的生活
    D. 纷扰的社交场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程垓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程垓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