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时间: 2025-01-11 05:4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
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
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中隐约可见我来时的道路,极目远望,归鸿已飞去。
第四个阳关我无法穿越,山间的新啼声和子规的哀鸣响起。
此时正是人愁之处,忧愁会损害性情,朝夕难以消解。
我怀念当年醉酒时的诗句,心已许诺在水面穿云之间。
暮年的风光,小轩南侧的河边,一同卷起了西山的雨。
注释:
- 青玉案:一种词牌名,常用于抒情。
- 极目:极目远望,形容目光所及的最远处。
- 阳关:古代边关名,象征离别。
- 子规:指杜鹃,因其叫声悲哀而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与伤感。
- 人愁:人之所忧愁,形容心境之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苏轼的风格,追求个性与自由,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在宜州时,因与友人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往昔的眷恋。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烟中一线来时路”的意象,描绘出一个模糊而又真实的旅途,象征着人生路途的曲折与不易。接下来,“极目送归鸿去”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离去之人的深切思念。阳关的意象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苦涩,仿佛一切都是那样不可逆转。
诗中“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将自然与情感紧密结合,子规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哀愁的映射。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忧能损性”的反思,显现出一种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剖析,忧愁的滋生不仅影响人的情绪,更影响人的性情。
最后的“忆我当年醉时句”,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自我反省,似乎在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整首诗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中一线来时路:描绘出诗人在烟雾中恍惚看到的来路,象征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
- 极目送归鸿去:表达对归去之人的依依不舍,鸿雁象征着远行与别离。
- 第四阳关云不度:阳关的不可逾越,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苦涩。
-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自然界中的声音与人内心的思想相融合,增添了感伤的气氛。
- 正在人愁处:指出此时此刻正处于愁苦之中,情感愈加沉重。
- 忧能损性休朝暮:忧愁对人的性情产生消极的影响,反映内心的挣扎。
- 忆我当年醉时句:回忆起曾经的欢乐与洒脱,带有对过往的怀念。
- 渡水穿云心已许: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执着,心已向往。
-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描绘暮年之时的宁静与思考,体现对生活的感悟。
- 同卷西山雨:西山的雨水与自己的情感交织,象征着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作烟雾中的道路,展现出不确定性。
- 拟人:子规的叫声像在诉说人间的愁苦,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体结构严谨,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思念与人生哲理展开,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愁与对人生的思考。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象征迷茫与不确定,反映诗人内心的愁苦。
- 鸿:象征离别与思念,寄托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 阳关:象征无法逾越的界限,反映离别的无奈。
- 子规:象征伤感与思念,增添诗歌的情感层次。
- 西山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反映诗人对岁月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极目送归鸿去”中的“归鸿”指什么? A. 归来的鸟
B. 归去的鸿雁
C. 归去的人
D. 归来的风 -
“忧能损性休朝暮”的意思是什么? A. 忧愁使人快乐
B. 忧愁会影响人的性情
C. 忧愁是生活的常态
D. 忧愁不会影响人 -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中的“子规”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杜鹃)
C. 一种山
D. 一种乐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人生感慨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无常与思念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黄庭坚的作品在抒情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皆以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黄庭坚则深沉细腻。
- 杜甫《春望》与之比较,杜甫在感慨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更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变迁,展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