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书事》

时间: 2025-01-11 11:53:08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溪书事
范仲淹

卑栖曾未托椅梧,
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
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
夜海曈曨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
溪人能信解嘲无。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卑微的处境中栖息,从未寄托于高大的梧桐,
敢于谈论我那万里征途的雄心。
蒙叟(指陶渊明)自有分晓黑与白,
子牟(指子贡)何必要怨恨江湖的纷扰呢?
秋天的天空中常常听到鹤声响亮,
夜海在朦胧中每每可以见到明珠。
一醉一吟,真是懒散无比,
而溪边的人能相信我只是在自嘲吗?

注释:

  • 卑栖:处于卑微的境地。
  • 托椅梧:寄托在高大的梧桐树上,象征高尚的追求。
  • 蒙叟:指陶渊明,强调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子牟:指子贡,孔子的弟子,象征对尘世纷扰的抱怨。
  • 江湖:指社会的纷扰和复杂关系。
  • 响亮:清晰可闻,形容鹤声。
  • 曈曨:形容夜晚的朦胧,常用以描绘不清晰的景象。
  • 解嘲:自我调侃、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和个人理想,风格豪放、清新。

创作背景:

《西溪书事》创作于范仲淹隐居西溪期间,期间他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理想,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西溪书事》体现了范仲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身世的反省。诗中提到的“卑栖”和“雄心”,是对自我处境和理想追求的对比,表现出诗人不甘于平庸、渴望追求高远理想的决心。接着,他通过对陶渊明和子贡的提及,指出人生的选择与心态,传递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生活哲学。尤其是“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描绘了自然景象中的清新与宁静,寓意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以“溪人能信解嘲无”收束,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深邃,既对世俗的不屑,也对自我的嘲讽,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卑栖曾未托椅梧:我曾在卑微的环境中生活,从未借助高大的梧桐寻求依靠。
  2. 敢议雄心万里途:我敢于谈论那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 蒙叟自当齐黑白:陶渊明自会明白生活的真谛,分清是非。
  4. 子牟何必怨江湖:子贡为何要对纷杂的江湖生活心怀怨恨呢?
  5. 秋天响亮频闻鹤:在秋天的天空中,时常可以听见鹤鸣。
  6. 夜海曈曨每见珠:夜晚海面朦胧,时常能看到明珠般的美景。
  7. 一醉一吟疏懒甚:一醉一吟,生活显得懒散无比。
  8. 溪人能信解嘲无:溪边的人能否相信我只是在自我嘲讽?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黑白”隐喻的是生活中的真理和误区。
  • 对仗:如“卑栖”与“雄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了情感和意象,使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通过对比个人的处境和理想,表达了对喧嚣世俗的不屑与超然,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与自由,常被视为仙鹤。
  • 明珠: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体现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江湖:象征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卑栖”是指什么?

    • A. 高贵的生活
    • B. 卑微的处境
    • C. 富裕的生活
  2. “蒙叟”指的是哪位古人?

    • A. 孟子
    • B. 陶渊明
    • C. 老子
  3. 诗人对江湖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怨恨
    • C. 超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西溪书事》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范仲淹则通过反思个人理想与社会纷扰,展现了更深邃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