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其三》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俗士得失重,舍龟观朵颐。
六经成市道,驵侩以为师。
吾学淡如水,载行欲安之。
惟有无心子,白云相与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得失的轻视和对内心宁静追求的向往。俗人对得失非常看重,而我却选择放弃这种追求,像龟一样安静地观望。如今,六经(经典)变得如同市场一般,甚至有人以商贩的身份来讲述它们。我追求的知识如水一般清淡,行走在世间,只求心灵的安宁。惟有那些无心之人,才能与白云相会,彼此相约。
注释:
- 俗士:指普通人,常常被世俗的得失所困扰。
- 舍龟:指放弃龟的安静状态。
- 观朵颐:意为观察事物的变化,朵颐意为食物的享受。
- 六经:指儒家经典。
- 驵侩:驵侩是贩卖者,这里指那些把经典当成商品的人。
- 淡如水:形容追求的知识清淡无味。
- 无心子:指无心于名利的人。
- 白云: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在当时的社会中,士人们常常被官场的得失所困扰,黄庭坚则选择超然物外,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黄庭坚对世俗得失的看淡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开篇以“俗士得失重”引入,直接点明了世俗生活的困扰,接着通过“舍龟观朵颐”描绘出一种超脱的姿态,展现出他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选择。六经本应是智慧和文化的象征,但在商业化的环境中,却沦为“市道”,这暗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诗中提到的“吾学淡如水”,则是对自己追求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惟有无心子,白云相与期”,以白云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界的追求,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俗士得失重:世俗的人对得失非常看重。
- 舍龟观朵颐:放弃龟的悠然自得,只是观望世间的变迁。
- 六经成市道:儒家经典变得如同市场一般被人利用。
- 驵侩以为师:商贩般的人以此为师,揭示了对文化的误读。
- 吾学淡如水:我追求的知识平淡如水,没有浮华。
- 载行欲安之:我在世间行走,只想寻求内心的安宁。
- 惟有无心子:只有那些无心于名利的人。
- 白云相与期:才能与白云相约,追求自由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水,强调其清淡无味。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体现了作者的修辞技巧。
- 象征:白云象征着自由和超然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俗士:象征着被世俗欲望所束缚的人。
- 龟:象征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六经:代表传统文化与智慧。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俗士得失重”中的“得失”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和权力
- B. 学问和名声
- C. 生活的快乐与悲伤
-
“吾学淡如水”这句中的“淡”是什么意思?
- A. 浓厚
- B. 清淡
- C. 复杂
-
“惟有无心子,白云相与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自由的向往
-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
- 李白《月下独酌》:在孤独中追求自由,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