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洛西风急,遥知故国秋。羇游成岁月,疏放合淹留。地迥惊身老,山高更旅愁。登临有词赋,不减在荆州。
白话文翻译: 清凉的洛河在西风中急流,远远地知道故乡已是秋天。漂泊在外成了岁月的常态,放纵自己适合长久停留。身处偏远之地惊讶于自己的衰老,山峦高耸更添旅途的忧愁。登高望远时写下词赋,其情感不亚于在荆州时的作品。
注释:
- 清洛:指洛河,清凉的河流。
- 羇游:指漂泊在外。
- 疏放:放纵,不拘束。
- 淹留:长久停留。
- 地迥:地势偏远。
- 登临:登高望远。
- 词赋:指诗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他漂泊在外,思念故乡之时。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清洛的西风和故国的秋天,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旅途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洛的西风和故国的秋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时的深切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羇游成岁月”一句,道出了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岁月的无情。而“地迥惊身老,山高更旅愁”则进一步以地势的偏远和高山的险峻来象征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忧愁。最后两句“登临有词赋,不减在荆州”,表明即使在异乡,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依旧不减当年,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洛西风急:清凉的洛河在西风中急流,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 遥知故国秋:远远地知道故乡已是秋天,表达了思乡之情。
- 羇游成岁月:漂泊在外成了岁月的常态,感慨时光流逝。
- 疏放合淹留:放纵自己适合长久停留,表达了在异乡的无奈。
- 地迥惊身老:身处偏远之地惊讶于自己的衰老,感慨时光无情。
- 山高更旅愁:山峦高耸更添旅途的忧愁,以高山象征旅途的艰辛。
- 登临有词赋:登高望远时写下词赋,表达了创作的热情。
- 不减在荆州:其情感不亚于在荆州时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地迥惊身老”中的“地迥”比喻偏远之地,“惊身老”比喻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
- 拟人:如“清洛西风急”中的“西风急”赋予西风以急迫的动感。
- 对仗:如“羇游成岁月,疏放合淹留”中的“羇游”与“疏放”,“成岁月”与“合淹留”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异乡漂泊时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清洛的西风和故国的秋天,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旅途生活的无奈。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意象分析:
- 清洛:清凉的河流,象征着故乡的清新和宁静。
- 西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 故国:故乡,象征着温暖和归属感。
- 羇游:漂泊在外,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无奈。
- 地迥:地势偏远,象征着孤独和远离家乡。
- 山高:高山,象征着旅途的险峻和内心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清洛”指的是什么? A. 清凉的河流 B. 清凉的山谷 C. 清凉的湖泊 答案:A
-
诗中的“羇游”是什么意思? A. 漂泊在外 B. 安居乐业 C. 游山玩水 答案:A
-
诗中的“疏放合淹留”表达了什么? A. 放纵自己适合长久停留 B. 放纵自己不适合长久停留 C. 放纵自己适合短暂停留 答案:A
-
诗中的“地迥惊身老”表达了什么? A. 身处偏远之地惊讶于自己的衰老 B. 身处偏远之地惊讶于自己的年轻 C. 身处偏远之地惊讶于自己的健康 答案:A
-
诗中的“登临有词赋”表达了什么? A. 登高望远时写下词赋 B. 登高望远时不写下词赋 C. 登高望远时写下散文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表达了在异乡漂泊时的思乡之情。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表达了相思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清洛》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两者都表达了在异乡漂泊时的思乡之情,但张耒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